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导论 | 第10-19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2-14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3.3 文献评述 | 第16-17页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7-18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 预计创新与不足 | 第18-19页 |
2 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及制度背景 | 第19-26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2.1.1 内部控制的含义 | 第19-20页 |
2.1.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含义 | 第20-21页 |
2.2 理论基础与制度背景 | 第21-26页 |
2.2.1 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2.2.2 证券行业内部控制及信息披露相关法律法规 | 第23-26页 |
3 光大证券公司简介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 | 第26-40页 |
3.1 光大证券公司简介 | 第26-30页 |
3.2 光大证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总体情况的描述 | 第30-31页 |
3.3 对光大证券披露载体的说明 | 第31-33页 |
3.3.1 年报部分 | 第31-33页 |
3.3.2 内部控制自我评估/评价报告 | 第33页 |
3.3.3 内部控制审核/审计报告 | 第33页 |
3.4 光大证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量说明 | 第33-38页 |
3.4.1 年报部分 | 第33-36页 |
3.4.2 内部控制自我评估/评价报告 | 第36-37页 |
3.4.3 内部控制审核/审计报告 | 第37-38页 |
3.5 光大证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评价 | 第38-40页 |
3.5.1 遵循规范 | 第38页 |
3.5.2 形式由散到精 | 第38页 |
3.5.3 内容由粗到细 | 第38-39页 |
3.5.4 内部控制缺陷自我披露动机不足 | 第39-40页 |
4 影响光大证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原因 | 第40-48页 |
4.1 内部隐患 | 第40-44页 |
4.1.1 公司治理不够稳定 | 第40页 |
4.1.2 股权结构存在问题 | 第40-42页 |
4.1.3 独立董事发挥作用有限 | 第42页 |
4.1.4 监事会尽职问题 | 第42-43页 |
4.1.5 治理层披露意识薄弱 | 第43页 |
4.1.6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本约束 | 第43-44页 |
4.2 外部影响 | 第44-48页 |
4.2.1 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44-46页 |
4.2.2 监管水平需提高 | 第46-47页 |
4.2.3 行业性质制约 | 第47页 |
4.2.4 外部审计影响 | 第47-48页 |
5 完善光大证券及证券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建议 | 第48-54页 |
5.1 完善证券行业内部控制相关法律法规 | 第48-49页 |
5.2 强化对证券行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监督和惩戒的力度 | 第49-50页 |
5.3 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 第50-51页 |
5.4 增强上市证券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动机 | 第51-52页 |
5.5 制定证券行业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核依据 | 第52-53页 |
5.6 增加特别风险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内容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