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9页 |
1.1 引言 | 第13页 |
1.2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简介 | 第13-15页 |
1.2.1 碳材料 | 第13-14页 |
1.2.2 硅基材料 | 第14页 |
1.2.3 锗基材料 | 第14页 |
1.2.4 锡基材料 | 第14页 |
1.2.5 过渡金属硫化物 | 第14页 |
1.2.6 过渡金属氧化物 | 第14-15页 |
1.3 过渡金属氧族化合物负极材料的改性 | 第15-20页 |
1.3.1 材料的纳米化 | 第15-17页 |
1.3.2 复合材料 | 第17-20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0-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9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研究方法 | 第29-32页 |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29-30页 |
2.2 材料表征 | 第30-31页 |
2.3 扣式半电池的组装及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多孔MnCo_2O_4纳米棒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32-53页 |
3.1 引言 | 第32-3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3-34页 |
3.2.1 试剂和仪器 | 第33页 |
3.2.2 材料合成 | 第33页 |
3.2.3 材料表征 | 第33页 |
3.2.4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3-3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4-46页 |
3.3.1 表征分析 | 第34-37页 |
3.3.2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37-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第四章 α-Fe_2O_(3-δ)纳米颗粒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53-69页 |
4.1 引言 | 第53-5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4页 |
4.2.1 试剂和仪器 | 第54页 |
4.2.2 材料合成 | 第54页 |
4.2.3 材料表征 | 第54页 |
4.2.4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4-61页 |
4.3.1 表征分析 | 第54-58页 |
4.3.2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58-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第五章 水热法合成Fe_2O_(3-δ)纳米材料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69-85页 |
5.1 引言 | 第69-70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70-71页 |
5.2.1 试剂和仪器 | 第70页 |
5.2.2 材料合成 | 第70页 |
5.2.3 材料表征 | 第70页 |
5.2.4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70-71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1-78页 |
5.3.1 表征分析 | 第71-74页 |
5.3.2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74-7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第六章 Co_9S_8/N-C空心球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85-104页 |
6.1 引言 | 第85-86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86-87页 |
6.2.1 试剂和仪器 | 第86页 |
6.2.2 材料合成 | 第86页 |
6.2.3 材料表征 | 第86页 |
6.2.4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86-87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87-97页 |
6.3.1 表征分析 | 第87-94页 |
6.3.2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94-9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4页 |
附录 | 第104-105页 |
致谢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