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0-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20页 |
1.3.1 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3.2 国内外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3.3 国内外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1.6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2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23-30页 |
2.1 生态经济理论 | 第23-24页 |
2.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 第24-26页 |
2.2.1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 第24-25页 |
2.2.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第25-26页 |
2.2.3 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 第26页 |
2.3 林业可持续发展 | 第26-29页 |
2.3.1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 第26-27页 |
2.3.2 林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 | 第27-28页 |
2.3.3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 第28-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湖南省林业概况 | 第30-36页 |
3.1 湖南省自然概况 | 第30-31页 |
3.1.1 地理位置 | 第30页 |
3.1.2 地形地貌 | 第30页 |
3.1.3 气候 | 第30-31页 |
3.2 湖南省森林资源概况 | 第31-34页 |
3.2.1 各类土地资源 | 第31-33页 |
3.2.2 各类森林资源结构 | 第33-34页 |
3.2.3 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 | 第34页 |
3.3 湖南省林业经济概况 | 第34-36页 |
4 湖南省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数据来源 | 第36-57页 |
4.1 湖南省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6-46页 |
4.1.1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36-37页 |
4.1.2 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37页 |
4.1.3 湖南省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 第37-39页 |
4.1.4 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评价标准 | 第39页 |
4.1.5 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 | 第39-46页 |
4.2 湖南省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数据来源 | 第46-57页 |
4.2.1 森林生产力指数C1的数据来源 | 第46-48页 |
4.2.2 生态效益指数C2的数据来源 | 第48-49页 |
4.2.3 森林健康指数C3的数据来源 | 第49-51页 |
4.2.4 林业经济总量指数C4的数据来源 | 第51-52页 |
4.2.5 林业经济结构指数C5的数据来源 | 第52-53页 |
4.2.6 林业经济增长指数C6的数据来源 | 第53-54页 |
4.2.7 人口发展指数C7的数据来源 | 第54-55页 |
4.2.8 林业科技教育指数C8的数据来源 | 第55页 |
4.2.9 生活质量指数C9的数据来源 | 第55-57页 |
5 湖南省林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 第57-67页 |
5.1 指标数值的计算 | 第57-59页 |
5.2 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59-67页 |
5.2.1 构建判断矩阵 | 第59-62页 |
5.2.2 变量层评价指数的计算 | 第62-63页 |
5.2.3 系统层评价指数的计算 | 第63页 |
5.2.4 湖南省林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数的计算 | 第63-64页 |
5.2.5 评价结果及分析 | 第64-67页 |
6 湖南省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第67-73页 |
6.1 湖南省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67-70页 |
6.1.1 森林资源整体结构不合理,森林资源整体质量不高 | 第67页 |
6.1.2 人均林业产值不高,林产效益不理想 | 第67-68页 |
6.1.3 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产值比例较低,木材综合利用率不高 | 第68页 |
6.1.4 生态保护系统不够完善,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小 | 第68页 |
6.1.5 科技经费投入不足,林业科技人员比例小 | 第68页 |
6.1.6 病虫害发生率高 | 第68-69页 |
6.1.7 林业政策措施不够完善 | 第69-70页 |
6.2 促进湖南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第70-73页 |
6.2.1 全面改善生态质量 | 第70页 |
6.2.2 提升林业产值,加大林产深精加工,实现产业附加值 | 第70页 |
6.2.3 着力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大力扶持林业第三产业发展 | 第70-71页 |
6.2.4 完善生态保护系统,加强生态建设宣传 | 第71页 |
6.2.5 加大科技投入,强化科技支撑 | 第71页 |
6.2.6 提高防灾减灾水平,降低林业灾害损失 | 第71页 |
6.2.7 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提高造林补贴标准 | 第71-72页 |
6.2.8 大力开发林业生态产品,促进林业生态经济的发展 | 第72-73页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73-76页 |
7.1 主要内容与结论 | 第73-74页 |
7.2 创新说明 | 第74页 |
7.3 存在的问题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附表 | 第82-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