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光功能性多酸/金属有机框架的组装与光催化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主要符号表第15-16页
1 绪论第16-49页
    1.1 光催化化学的意义及发展概况第16-17页
    1.2 多金属氧酸盐的光催化化学第17-35页
        1.2.1 多金属氧酸盐简介第17-24页
        1.2.2 多金属氧酸盐的光催化原理第24-27页
        1.2.3 多金属氧酸盐的光催化应用第27-35页
    1.3 多金属氧酸盐复合材料的多相光催化研究进展第35-43页
        1.3.1 负载型多酸复合材料的多相光催化研究第35-40页
        1.3.2 晶体型多酸/金属有机框架的多相光催化研究第40-43页
    1.4 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第43-46页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思路第46-49页
2 SiW_(11)Ru/MOFs的构筑及其在光催化/铜催化协同催化碳-碳偶联方面的应用第49-74页
    2.1 概述第49-50页
    2.2 实验部分第50-58页
        2.2.1 实验仪器及试剂第50-52页
        2.2.2 多酸、底物的合成和光功能性SiW_(11)Ru/MOFs的构筑第52-55页
        2.2.3 化合物的客体吸附实验第55页
        2.2.4 CR-BPY1 CR-BPY2的晶体结构测定第55-57页
        2.2.5 化合物的光催化实验第57-58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58-72页
        2.3.1 CR-BPY1的结构及光催化性能第58-70页
        2.3.2 CR-BPY2的结构及光催化性能第70-72页
    2.4 本章小结第72-74页
3 刚性W_(10)O_(32)/MOFs的构筑及其光催化脂肪腈的位置选择性C-H烷基化应用第74-92页
    3.1 概述第74-75页
    3.2 实验部分第75-80页
        3.2.1 实验仪器及试剂第75-77页
        3.2.2 多酸、底物的合成和刚性W_(10)O_(32)/MOFs的构筑第77-78页
        3.2.3 化合物的底物包和实验第78页
        3.2.4 DT-BPY AN@DT-BPY的晶体结构测定第78-79页
        3.2.5 化合物的光催化实验第79-8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80-90页
    3.4 本章小结第90-92页
4 柔性W_(10)O_(32)/MOFs的构筑及其光催化脂肪腈的位置选择性C-H烷基化应用第92-109页
    4.1 概述第92-93页
    4.2 实验部分第93-98页
        4.2.1 实验仪器及试剂第93-95页
        4.2.2 多酸、配体的合成和柔性W_(10)O_(32)/MOFs的构筑第95-96页
        4.2.3 化合物的底物包和实验第96页
        4.2.4 DT-DPDO VN@DT-DPDO的晶体结构测定第96-97页
        4.2.5 化合物的光催化实验第97-9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98-107页
    4.4 本章小结第107-109页
5 结论与展望第109-111页
    5.1 结论第109-110页
    5.2 创新点第110页
    5.3 展望第11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9页
附录A 部分典型化合物的表征谱图第119-13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第130-131页
致谢第131-132页
作者简介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手术切除与介入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分析
下一篇: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时机的临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