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真空电子学(电子物理学)论文--凝聚态物理学论文

硅烯和硼烯的生长机制、缺陷及电子性质调控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主要符号表第17-18页
1 绪论第18-32页
    1.1 硅烯第18-29页
        1.1.1 硅烯的历史、结构和稳定性第18-20页
        1.1.2 硅烯的基本性质第20-22页
        1.1.3 硅烯的实验合成进展第22-27页
        1.1.4 硅烯的理论研究进展第27-28页
        1.1.5 硅烯的应用前景第28-29页
    1.2 硼烯第29-30页
        1.2.1 硼烯的提出与理论预测第29-30页
        1.2.2 硼烯的实验合成第30页
    1.3 本文的研究意义第30-31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第31-32页
2 理论基础第32-37页
    2.1 密度泛函理论第32-35页
        2.1.1 理论背景第32-33页
        2.1.2 Hohenberg-Kohn定理第33页
        2.1.3 Kohn-Sham假设第33-35页
    2.2 交换关联泛函第35页
        2.2.1 局域密度近似第35页
        2.2.2 广义梯度近似第35页
    2.3 VASP软件包简介第35-37页
3 Ag(111)表面上外延硅烯中的点缺陷第37-56页
    3.1 引言第37页
    3.2 计算方法第37-38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8-55页
        3.3.1 4×4硅烯中点缺陷的结构与其STM对应关系第39-44页
        3.3.2 (?)×(?)硅烯中点缺陷的结构与其STM对应关系第44-48页
        3.3.3 点缺陷在外延硅烯中的扩散行为第48-52页
        3.3.4 基于缺陷浓度解释不同硅烯超结构的实验表象第52-55页
    3.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4 绝缘衬底对硅烯电子性质的影响第56-65页
    4.1 引言第56页
    4.2 计算方法第56-5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7-64页
        4.3.1 硅烯与衬底间的范德瓦尔斯相互作用稳定硅烯的几何结构第57-59页
        4.3.2 硅烯和衬底间的弱作用导致电子态密度的简单叠加第59-60页
        4.3.3 功函数是衬底对硅烯电子性质影响的关键因素第60-64页
    4.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5 碱金属插层双层硅烯第65-74页
    5.1 引言第65页
    5.2 计算方法第65-66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66-72页
        5.3.1 双层硅烯中狄拉克锥的缺失第66-68页
        5.3.2 碱金属插层实现狄拉克锥的修复第68-72页
    5.4 本章小结第72-74页
6 硼烯在Cu(111)表面上生长的预测第74-96页
    6.1 引言第74-75页
    6.2 计算方法第75-77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77-94页
        6.3.1 硼单层在Cu(111)表面上可以稳定存在第77-83页
        6.3.2 Cu(111)表面上硼团簇的结构第83-88页
        6.3.3 硼团簇边界原子与金属表面间较强的相互作用第88-90页
        6.3.4 硼烯在Cu(111)表面上的生长行为第90-94页
    6.4 本章小结第94-96页
7 结论与展望第96-99页
    7.1 结论第96-97页
    7.2 创新点第97页
    7.3 展望第97-99页
参考文献第99-11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第112-114页
致谢第114-115页
作者简介第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伴有攻击或暴力行为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甲状腺激素、脑电图研究
下一篇: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抑郁症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