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亚科技财务舞弊的案例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评价 | 第15-16页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框架 | 第16-19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2 内容框架 | 第16-19页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0-27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2.1.1 财务舞弊 | 第20-21页 |
2.1.2 会计信息失真 | 第21-22页 |
2.1.3 审计的独立性 | 第22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22-27页 |
2.2.1 舞弊三角理论 | 第22-24页 |
2.2.2 GONE理论和风险因子理论 | 第24-25页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5-27页 |
第3章 金亚科技基本情况与财务舞弊的手段 | 第27-43页 |
3.1 金亚科技基本情况 | 第27-29页 |
3.1.1 公司简介 | 第27-28页 |
3.1.2 金亚科技组织架构图 | 第28-29页 |
3.2 金亚科技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分析 | 第29-43页 |
3.2.1 事件经过 | 第29-32页 |
3.2.2 随意篡改报表数据 | 第32-36页 |
3.2.3 虚构预付工程款 | 第36-38页 |
3.2.4 虚增应收账款和在建工程 | 第38-39页 |
3.2.5 虚增存货 | 第39-41页 |
3.2.6 虚增收入和净利润 | 第41-43页 |
第4章 金亚科技公司财务舞弊原因分析 | 第43-47页 |
4.1 内部原因 | 第43-45页 |
4.1.1 公司急于上市圈钱 | 第43页 |
4.1.2 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 第43-44页 |
4.1.3 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 第44-45页 |
4.2 外部原因 | 第45-47页 |
4.2.1 注册会计师审计不尽责 | 第45-46页 |
4.2.2 监管部门监管不力 | 第46-47页 |
第5章 防范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对策建议 | 第47-53页 |
5.1 完善内部相关制度 | 第47-50页 |
5.1.1 优化组织结构,发挥内控作用 | 第47-48页 |
5.1.2 完善内部控制活动 | 第48-49页 |
5.1.3 落实内部监督职能 | 第49-50页 |
5.2 强化外部监管 | 第50-53页 |
5.2.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第50-51页 |
5.2.2 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 第51页 |
5.2.3 加强行业自律,提升职业道德 | 第51-52页 |
5.2.4 充分利用社会舆论的力量 | 第52-5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6.1 结论 | 第53-54页 |
6.2 展望 | 第54-55页 |
6.2.1 研究不足 | 第54页 |
6.2.2 未来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个人简介及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