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车站及枢纽论文

基于无缝衔接的南宁铁路东站客运枢纽布局优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概况第10-14页
        1.2.1 国外研究概况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概况第11-14页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4-16页
        1.3.1 本文内容安排第14页
        1.3.2 技术路线第14-16页
第2章 铁路客运站换乘衔接及枢纽布局相关理论研究第16-32页
    2.1 铁路客运站发展历程第16-17页
        2.1.1 早期的铁路客运站第16页
        2.1.2 上世纪的铁路客运站第16-17页
        2.1.3 新世纪铁路客运枢纽站第17页
    2.2 铁路客运站的功能第17-18页
        2.2.1 换乘第17页
        2.2.2 停车第17-18页
        2.2.3 集散第18页
        2.2.4 引导第18页
        2.2.5 信息服务第18页
        2.2.6 城市功能第18页
    2.3 铁路客运站客流研究第18-19页
        2.3.1 进站客流第18-19页
        2.3.2 出站客流第19页
        2.3.3 中转客流第19页
    2.4 铁路与城市交通换乘衔接模式研究第19-21页
        2.4.1 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第19-20页
        2.4.2 与常规公交换乘第20页
        2.4.3 与出租车换乘第20页
        2.4.4 与社会车辆换乘第20页
        2.4.5 与长途客运汽车换乘第20页
        2.4.6 与非机动车间换乘第20页
        2.4.7 与步行间换乘第20-21页
    2.5 铁路客运站内部换乘衔接模式研究第21-24页
        2.5.1 站台面换乘第21页
        2.5.2 候车厅换乘第21页
        2.5.3 结点换乘第21-23页
        2.5.4 通道换乘第23页
        2.5.5 站外换乘第23-24页
    2.6 铁路客运枢纽站换乘衔接规划理论研究第24-25页
        2.6.1 换乘枢纽概念第24页
        2.6.2 换乘目标第24页
        2.6.3 无缝衔接内涵第24-25页
    2.7 铁路客运换乘枢纽布局规划设计重要原则第25-26页
    2.8 道路网络布局规划研究第26-27页
        2.8.1 路网结构第26页
        2.8.2 路网密度第26页
        2.8.3 路网形式第26-27页
    2.9 铁路客运换乘枢纽空间布局形式研究第27-28页
        2.9.1 平面式布局第27页
        2.9.2 立体式布局第27-28页
        2.9.3 混合式布局第28页
    2.10 铁路客运换乘枢纽交通流线布局规划研究第28-31页
        2.10.1 旅客交通流线布局规划第29-30页
        2.10.2 行车交通流线布局规划第30-31页
    2.11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国内外铁路客运枢纽布局案例借鉴第32-40页
    3.1 旧金山港湾枢纽第32-34页
        3.1.1 概述第32页
        3.1.2 平面布局第32-33页
        3.1.3 立面布局第33-34页
    3.2 北京南站第34-36页
        3.2.1 概述第34页
        3.2.2 城市交通布局第34-35页
        3.2.3 站房内部流线布局第35-36页
    3.3 郑州东站第36-39页
        3.3.1 概述第36-37页
        3.3.2 城市交通布局第37-38页
        3.3.3 站房内部流线布局第38-39页
    3.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南宁东站客运枢纽既有布局及存在问题分析第40-61页
    4.1 南宁铁路枢纽概况第40-41页
        4.1.1 南宁铁路枢纽总体格局第40-41页
        4.1.2 枢纽主要线路走向第41页
    4.2 南宁东站概况第41-42页
    4.3 东站客运枢纽既有交通系统布局分析第42-47页
        4.3.1 道路系统第42页
        4.3.2 交通设施布局第42-43页
        4.3.3 交通场站内部布局第43-47页
    4.4 东站客运枢纽既有行车流线布局分析第47-51页
        4.4.1 过境车辆交通流线第47页
        4.4.2 内部车辆交通流线第47-51页
    4.5 东站客运枢纽既有旅客流线布局分析第51-53页
        4.5.1 进站旅客流线第51-52页
        4.5.2 出站旅客流线第52-53页
        4.5.3 站房内部旅客流线第53页
    4.6 东站客运枢纽既有布局方案评估及问题分析第53-60页
        4.6.1 设施布局第53-56页
        4.6.2 周边交通第56-60页
    4.7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5章 南宁东站客运枢纽布局优化研究第61-102页
    5.1 东站客运枢纽功能定位和规划理念第61-64页
        5.1.1 功能定位第61-63页
        5.1.2 规划理念第63-64页
    5.2 东站客运枢纽客流量预测第64-65页
        5.2.1 铁路运输换乘量第64-65页
        5.2.2 枢纽服务区域需求量第65页
        5.2.3 各交通模式需承担输送旅客预测结果第65页
    5.3 枢纽布局改善目标及总体思路第65-68页
        5.3.1 案例借鉴第65-68页
        5.3.2 改善目标第68页
        5.3.3 总体思路第68页
    5.4 东站客运枢纽交通系统布局优化方案第68-80页
        5.4.1 总体布局原则第68-69页
        5.4.2 南广场枢纽布局第69-72页
        5.4.3 北广场枢纽布局第72-75页
        5.4.4 区域道路交通第75-76页
        5.4.5 区域公共交通第76-78页
        5.4.6 布局优化效果评估第78-80页
    5.5 东站客运枢纽交通流线优化方案第80-101页
        5.5.1 案例借鉴第80-82页
        5.5.2 车辆交通流线第82-90页
        5.5.3 旅客步行流线第90-99页
        5.5.4 流线优化效果评估第99-101页
    5.6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02-104页
    6.1 主要结论第102页
    6.2 研究展望第102-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07页
致谢第107-10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方干民及其油画创作初探
下一篇:当代艺术中的“新”图式—绘画艺术中的“挪用”及其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