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0页 |
一、检察法治及涉农低保基本研究 | 第10-17页 |
(一) 检察法治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 第10-13页 |
1. 检察法治的基本内涵 | 第10-11页 |
2. 检察法治的基本特征 | 第11-13页 |
(二) 检察法治的作用 | 第13-15页 |
1. 检察法治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 第13-14页 |
2. 检察法治对中国农村发展的作用 | 第14-15页 |
3. 检察法治对农村法治思维养成的价值 | 第15页 |
4. 检察法治对农村法治价值的发展作用 | 第15页 |
(三) 涉农低保的基本研究 | 第15-17页 |
1. 农村低保制度的基本发展 | 第15-16页 |
2. 农村低保的功能 | 第16-17页 |
二、涉农低保常见的腐败案件概述 | 第17-24页 |
(一) 因情节不构成犯罪的涉农低保腐败案件分析 | 第17-18页 |
1. 因行为数额较低,不构成犯罪 | 第17页 |
2. 因行为显著轻微,不构成犯罪 | 第17页 |
3. 纪检监察部门在上述案件当中的作用 | 第17-18页 |
(二)常见的涉农低保腐败犯罪案件类型 | 第18-24页 |
1. 贪污受贿类涉农腐败犯罪案件 | 第18-21页 |
2. 渎职侵权类涉农腐败犯罪案件 | 第21-24页 |
三、涉农腐败案件产生的原因 | 第24-30页 |
(一) 制度管理的缺陷 | 第24-25页 |
1. 低保管理程序的缺陷 | 第24页 |
2. 低保资金管理的漏洞 | 第24-25页 |
3. 责任划分不明,政策难以统一整体 | 第25页 |
(二) 监管制度体系的缺失 | 第25-27页 |
1. 有权机关监管重视度不高 | 第25页 |
2. 监管有效性不高 | 第25-26页 |
3. 书面监管行使效力有限 | 第26页 |
4. 财政和审计监督效果不理想 | 第26页 |
5. 社会监督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 第26页 |
6. 对村委会干部的监督制约机制缺失 | 第26-27页 |
(三) 村级低保事项管理不规范,村级组织职权过大 | 第27页 |
(四) 部分基层干部素质较低、法律意识淡薄 | 第27-28页 |
(五) 案件定性与管辖存在分歧 | 第28-30页 |
1. 村干部协助乡镇政府或基层民政部门从事低保申请审核的行为性质难以界定 | 第28页 |
2. 主体身份性质难区分 | 第28页 |
3. 案件管辖权区分困难 | 第28-30页 |
三、检察机关对涉农腐败案件的规制途径 | 第30-38页 |
(一) 基本原则 | 第30-33页 |
1. 坚持检察法治思维为引领原则 | 第30-32页 |
2. 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查办此类案件原则 | 第32-33页 |
(二) 检察机关的直接规制行为 | 第33-35页 |
1. 控申部门对涉农低保信访举报案件的作为 | 第33页 |
2. 明确案件分类,积极侦查办理涉农低保职务型犯罪 | 第33-35页 |
3. 专门性地集中整治行为 | 第35页 |
(三) 检察机关的间接规制行为 | 第35-38页 |
1. 职务犯罪预防部门的作为 | 第36页 |
2. 检察信访机制的作用 | 第36页 |
3. 法制宣传背景下检察机关的作为 | 第36-37页 |
4. 驻乡镇检察室的价值 | 第37-38页 |
五、结语 | 第38-39页 |
注释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