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外交、国际关系论文--中国外交论文--地方对外关系论文

G20峰会城市联盟设计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t第6页
1 引言第11-16页
    1.1 设计背景第11页
    1.2 设计目的第11页
    1.3 设计价值及意义第11-13页
    1.4 设计思路第13-14页
    1.5 设计亮点第14-16页
2 研判分析第16-56页
    2.1 国内外相关理论分析第16-18页
        2.1.1 国际组织相关理论第16页
        2.1.2 国际组织对城市的影响第16-17页
        2.1.3 国际组织与城市营销及城市国际化第17-18页
    2.2 成立G20峰会城市联盟的必要性分析第18-19页
        2.2.1 城市化进程加快,但尚未形成城市综合议题的国际组织第18页
        2.2.2 G20设有相关配套会议,但缺少城市相关议题的会议第18-19页
        2.2.3 城市联盟对成员国、发起国及全球城市的发展皆具有重要意义第19页
        2.2.4 G20和G20峰会城市联盟相互助益第19页
    2.3 杭州发起G20峰会城市联盟的SWOT分析第19-23页
        2.3.1 优势第19-20页
        2.3.2 劣势第20-21页
        2.3.3 机遇第21页
        2.3.4 挑战第21-23页
    2.4 相关国际联盟及组织分析第23-36页
        2.4.1 中外国际联盟及组织信息整理第23-31页
        2.4.2 中外国际联盟及组织情况概述第31-34页
        2.4.3 G20相关组织及其配套活动第34-35页
        2.4.4 上述国际联盟及组织可借鉴信息点第35-36页
    2.5 G20峰会及举办城市分析第36-56页
        2.5.1 历届G20峰会基本信息汇总第36-49页
        2.5.2 历届G20峰会举办城市分类第49-51页
        2.5.3 历届G20峰会举办城市特质分析第51-54页
        2.5.4 历届G20峰会举办城市共性分析第54-55页
        2.5.5 上述分析可得到的结论第55-56页
3 G20峰会城市联盟总体设计第56-69页
    3.1 联盟性质与宗旨第56页
        3.1.1 联盟性质第56页
        3.1.2 联盟宗旨第56页
    3.2 联盟名称与口号第56-57页
    3.3 联盟职能第57页
        3.3.1 研究和咨询第57页
        3.3.2 促进交流和对话第57页
        3.3.3 联动G20峰会第57页
    3.4 联盟会址第57-58页
        3.4.1 永久会址第57-58页
        3.4.2 临时会址第58页
    3.5 联盟的组织架构第58-59页
    3.6 联盟活动第59-60页
        3.6.1 世界城市智库建设第59-60页
        3.6.2 城市发展情况调研及标准制定第60页
        3.6.3 成员城市交流活动第60页
        3.6.4 联盟大会第60页
    3.7 联盟大会第60-67页
        3.7.1 会议时间、地点、人员第60-61页
        3.7.2 会议主要议程第61页
        3.7.3 会议议题建议第61-67页
    3.8 联盟章程第67页
    3.9 联盟发起、推进与维持第67-69页
        3.9.1 准备阶段第67页
        3.9.2 发起阶段第67-68页
        3.9.3 后续阶段第68-69页
4 效果评估第69-72页
    4.1 杭州国际化水平提升评估方法第69-70页
    4.2 G20峰会城市联盟绩效评估方法第70-72页
5 成果及后续第72-73页
    5.1 项目成果第72页
    5.2 遗憾与不足第72页
    5.3 后续进展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附录 G20峰会城市联盟章程第77-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采矿权出资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抢劫罪死刑司法限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