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变集的邹城市水资源全要素优化配置及评价研究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 | 第12-15页 |
1.2.3 今后研究趋势 | 第15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2 水资源全要素优化配置理论基础与方法体系 | 第18-27页 |
2.1 水资源全要素优化配置的概念及内涵 | 第18-19页 |
2.1.1 水资源全要素优化配置的概念 | 第18页 |
2.1.2 水资源全要素优化配置的内涵 | 第18-19页 |
2.2 水资源全要素优化配置原则 | 第19-20页 |
2.3 水资源全要素优化配置决策机制 | 第20-21页 |
2.4 水资源全要素优化配置调控指标 | 第21-22页 |
2.5 水资源全要素优化配置模型 | 第22-25页 |
2.5.1 水平衡模型 | 第22-23页 |
2.5.2 生态环境平衡模型 | 第23-25页 |
2.5.3 社会经济系统平衡 | 第25页 |
2.6 水资源全要素优化配置评价方法 | 第25-27页 |
3 基于可变集的方案集优选 | 第27-33页 |
3.1 可变模糊集理论的定义及特性 | 第27-29页 |
3.1.1 可变集的对立统一定理 | 第27-28页 |
3.1.2 质变与量变定理 | 第28页 |
3.1.3 可变集的否定定理 | 第28页 |
3.1.4 级别特征值 | 第28-29页 |
3.2 可变集模式识别矩阵 | 第29-30页 |
3.3 基于可变集的水资源系统优选方法 | 第30-31页 |
3.4 基于可变集的模糊熵权重 | 第31-33页 |
4 邹城市水资源全要素优化配置 | 第33-58页 |
4.1 邹城市概况 | 第33-39页 |
4.1.1 水资源条件 | 第33-38页 |
4.1.2 社会经济 | 第38-39页 |
4.2 基准年供需分析 | 第39-45页 |
4.2.1 供水分析 | 第39页 |
4.2.2 需水分析 | 第39-45页 |
4.3 邹城市2030年水资源配置及供需水预测 | 第45-53页 |
4.3.1 动态情景水资源需水预测方案 | 第45-50页 |
4.3.2 供水预测 | 第50-52页 |
4.3.3 纳污能力计算 | 第52-53页 |
4.4 基于“三次平衡”的水资源合理配置 | 第53-55页 |
4.5 基于最低生态用水比例的配置调整 | 第55-5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5 水资源全要素优化配置方案评价研究 | 第58-68页 |
5.1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58-60页 |
5.2 优选区间的构建及特征值计算 | 第60-64页 |
5.3 指标权重分析 | 第64页 |
5.4 方案集级别分析 | 第64-6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结论 | 第68页 |
6.2 本文创新点 | 第68页 |
6.3 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