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29页 |
1.1 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 | 第12页 |
1.2 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应用 | 第12-14页 |
1.2.1 气体贮存材料 | 第12-13页 |
1.2.2 分子荧光识别 | 第13-14页 |
1.3 羧酸类金属-有机配合物的研究概况 | 第14-24页 |
1.3.1 氰基苯甲酸稀土配合物的研究概况 | 第18-21页 |
1.3.2 氰基苯甲酸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研究概况 | 第21-24页 |
1.4 稀土配合物的发光原理 | 第24-27页 |
1.4.1 稀土离子的发光原理与分类 | 第24-25页 |
1.4.2 稀土配合物光致发光机理 | 第25-26页 |
1.4.3 影响稀土配合物发光的因素 | 第26-27页 |
1.5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 | 第27-28页 |
1.6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1.6.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页 |
1.6.2 本文采用的合成方法 | 第28-29页 |
2 基于 4-氰基苯甲酸的稀土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 | 第29-53页 |
2.1 引言 | 第29-3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0-32页 |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0页 |
2.2.2 配合物 1-7 的合成 | 第30-32页 |
2.3 晶体结构测定、解析 | 第32-39页 |
2.4 晶体结构 | 第39-43页 |
2.5 晶体表征 | 第43-52页 |
2.5.1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3页 |
2.5.2 X-射线粉末衍射 | 第43-46页 |
2.5.3 热重分析 | 第46-47页 |
2.5.4 发光分析 | 第47-52页 |
2.6 小结 | 第52-53页 |
3 基于 5-氰基间苯二甲酸的稀土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 | 第53-72页 |
3.1 引言 | 第53-5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4-55页 |
3.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54页 |
3.2.2 配合物 8、9 的合成 | 第54-55页 |
3.3 晶体结构测定、解析 | 第55-58页 |
3.4 晶体结构 | 第58-64页 |
3.4.1 配合物8的晶体结构 | 第58-61页 |
3.4.2 配合物9的晶体结构 | 第61-64页 |
3.5 晶体表征 | 第64-71页 |
3.5.1 红外光谱分析 | 第64-65页 |
3.5.2 X-射线粉末衍射 | 第65-66页 |
3.5.3 热稳定性分析 | 第66页 |
3.5.4 发光性能 | 第66-71页 |
3.6 小结 | 第71-72页 |
4 基于 4-氰基苯甲酸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72-83页 |
4.1 引言 | 第72-73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73-74页 |
4.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73页 |
4.2.2 配合物 10、11 的合成 | 第73-74页 |
4.3 晶体结构测定、解析 | 第74-76页 |
4.4 晶体结构 | 第76-79页 |
4.4.1 配合物10的晶体结构 | 第76-78页 |
4.4.2 配合物11的晶体结构 | 第78-79页 |
4.5 晶体表征 | 第79-82页 |
4.5.1 红外光谱分析 | 第79-80页 |
4.5.2 X-射线粉末衍射 | 第80-81页 |
4.5.3 热稳定性分析 | 第81-82页 |
4.6 小结 | 第82-83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83-85页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83-84页 |
5.2 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