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课程论文

小学课程实施中的U-S合作研究--以D小学社团活动课程为例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27页
    1.1 研究的背景及缘起第11-12页
    1.2 核心概念界定第12-13页
        1.2.1 U-S合作第12页
        1.2.2 课程实施第12-13页
        1.2.3 小学社团活动课程第13页
    1.3 研究的意义及目的第13-14页
        1.3.1 研究的理论意义第13页
        1.3.2 研究的实践意义第13-14页
        1.3.3 研究目的第14页
    1.4 文献综述第14-20页
        1.4.1 U-S合作的研究第14-17页
        1.4.2 课程实施中U-S合作的研究第17页
        1.4.3 小学社团活动课程的研究第17-20页
        1.4.4 对已有研究的简要评论第20页
    1.5 理论基础第20-22页
        1.5.1 教师教育“协同创新”理论第20-21页
        1.5.2 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理论第21页
        1.5.3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第21-22页
    1.6 研究方法第22-23页
        1.6.1 文献研究法第22页
        1.6.2 调查法第22页
        1.6.3 案例分析法第22-23页
        1.6.4 非参与式观察法第23页
    1.7 研究设计第23-27页
        1.7.1 研究对象的选取第23-24页
        1.7.2 访谈提纲与问卷的编制第24-25页
        1.7.3 调查过程第25-27页
2 D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实施中U-S合作的发展与运行第27-40页
    2.1 社团活动课程实施中U-S合作的主体第27-28页
    2.2 社团活动课程实施中U-S合作的缘由第28-30页
        2.2.1 小学方面第28-29页
        2.2.2 大学方面第29-30页
    2.3 社团活动课程实施中U-S合作的演化第30-31页
        2.3.1 早期机遇第30页
        2.3.2 前期奠基第30-31页
        2.3.3 创新深化第31页
    2.4 社团活动课程实施中U-S合作的内容第31-32页
    2.5 社团活动课程实施中U-S合作的方式第32-35页
    2.6 社团活动课程实施中U-S合作的管理与评价第35-38页
        2.6.1 U-S合作的管理制度第35-36页
        2.6.2 U-S合作的评价制度第36-38页
    2.7 社团活动课程实施中U-S合作的成型第38-40页
3 D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实施中U-S合作的成效与问题第40-61页
    3.1 社团活动课程实施中U-S合作的成效第40-50页
        3.1.1 小学方面第40-45页
        3.1.2 大学方面第45-50页
    3.2 社团活动课程实施中U-S合作的问题表现第50-57页
        3.2.1 没有建立共同的合作目标第50-53页
        3.2.2 合作中人员配备不完善第53-54页
        3.2.3 师范生角色认同度不高第54页
        3.2.4 师范生参与人数过多第54-56页
        3.2.5 合作中缺乏沟通和交流第56-57页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57-61页
        3.3.1 参与者对合作的关注点不同第57-58页
        3.3.2 合作的出发点比较狭窄第58页
        3.3.3 师范生在合作中缺少归属感第58-59页
        3.3.4 合作的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善第59页
        3.3.5 缺少固定的沟通平台第59-61页
4 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实施中U-S合作的思考与建议第61-67页
    4.1 构建共同的合作愿景第61-62页
    4.2 建立规范的合作管理运行机制第62-65页
        4.2.1 健全合作的组织机构第62页
        4.2.2 优化人员配备方式第62-63页
        4.2.3 建立沟通交流平台第63-64页
        4.2.4 明确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第64页
        4.2.5 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第64-65页
    4.3 完善合作的评价反馈机制第65-66页
    4.4 拓展和创新合作的内容与方式第66-67页
结语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附录A:调查问卷(小学生卷)第71-73页
附录B:调查问卷(高校学生卷)第73-75页
附录C:访谈提纲第75-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星形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
下一篇:重庆市旅游扶贫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