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平广记》狐狸形象描写看唐代文言小说的狐狸意象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引言 | 第10页 |
·海内外研究动向 | 第10-12页 |
·国内的研究动向 | 第10-11页 |
·海外研究《太平广记》概况 | 第11-12页 |
·《太平广记》狐狸意象相关性研究 | 第12页 |
·《太平广记》狐狸意象综述 | 第12-17页 |
·原形狐 | 第12-14页 |
·人形狐 | 第14-16页 |
·其他类型的狐狸 | 第16-17页 |
2《太平广记》中狐狸与人类的关系 | 第17-32页 |
·狐狸与人类势不两立,分属两个世界 | 第17-18页 |
·人与狐狸误会频发 | 第18-21页 |
·狐狸故意捉弄人,但人并无性命之虞 | 第18-20页 |
·狐狸无意害人,终究被人误会 | 第20-21页 |
·人与狐狸和平共处 | 第21-28页 |
·狐狸报恩 | 第21-22页 |
·人狐之恋 | 第22-28页 |
·从人与狐狸的关系看唐代的民族融合 | 第28-32页 |
3 探析狐狸意象所体现出的历史现实性 | 第32-37页 |
·贤能之人在故事中同样具有光辉形象 | 第32-34页 |
·狐狸作为灾难的象征影射乱臣贼子 | 第34-37页 |
4 佛形狐的故事体现了宗教在唐代的发展 | 第37-41页 |
·佛形狐的出现反映出佛教在唐代的发展 | 第37-38页 |
·从道士与佛形狐的故事模式探析唐代的宗教关系 | 第38-41页 |
5 结语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附录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