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前言 | 第10-13页 |
一、信用卡的形成及其演变 | 第13-15页 |
二、信用卡诈骗犯罪问题的探究 | 第15-34页 |
(一) 信用卡诈骗犯罪的含义 | 第15-19页 |
(二) "信用卡"在信用卡诈骗犯罪中的含义 | 第19-22页 |
(三) 信用卡诈骗犯罪的构成特征 | 第22-34页 |
1. 信用卡诈骗犯罪的主体 | 第22-24页 |
2. 信用卡诈骗犯罪的主观方面 | 第24页 |
3. 信用卡诈骗犯罪的对象和客体 | 第24-25页 |
4. 信用卡诈骗犯罪的客观方面 | 第25-34页 |
三、通过网络进行信用卡诈骗犯罪的问题 | 第34-39页 |
(一) 网络信用卡诈骗犯罪的概念 | 第34-35页 |
(二) 网络信用卡诈骗犯罪的表现形式 | 第35页 |
(三) 我国相关刑事立法及其完善 | 第35-39页 |
1. "伪造"信用卡的问题 | 第36页 |
2. "冒用"信用卡的问题 | 第36页 |
3. "恶意透支"信用卡的适用 | 第36-37页 |
4. 使用信用卡后拒付的犯罪化问题 | 第37页 |
5. 关于电子资金是否属于财产犯罪的犯罪对象问题 | 第37-39页 |
四、信用卡诈骗犯罪的刑罚适用及立法完善 | 第39-42页 |
(一) 信用卡诈骗犯罪的刑罚适用 | 第39-40页 |
1. 信用卡诈骗罪的犯罪数额 | 第39-40页 |
2. 信用卡诈骗罪的加重情节 | 第40页 |
(二) 信用卡诈骗犯罪的立法完善 | 第40-42页 |
1. 修改"恶意透支"犯罪的认定标准 | 第41页 |
2. 增加第196条的兜底条款 | 第41-42页 |
五、信用卡诈骗犯罪的防范 | 第42-48页 |
(一) 提高信用卡使用的安全性 | 第42-43页 |
(二) 加强信用卡使用环节的合作和信息共享 | 第43-44页 |
(三) 加强发卡银行的内部管理,提高工作人员责任感和风险意识 | 第44-45页 |
(四) 防止特约商户伙同不法分子联手实施诈骗 | 第45页 |
(五) 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用卡知识,提高持卡人的防范意识 | 第45-48页 |
结论 | 第48-51页 |
注释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