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1.1 宽松监管环境助力产融结合发展 | 第11-12页 |
1.1.2 经济环境打开产融结合空间 | 第12-13页 |
1.2 研究问题 | 第13-14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4-15页 |
1.3.2 实践意义 | 第15页 |
1.4 研究的基本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1.4.1 研究的基本内容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 本文拟突破的重点难点及主要创新点 | 第18-19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9-25页 |
2.1 文献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2.1.1 对产融结合概念的研究 | 第19页 |
2.1.2 对产融结合动因的研究 | 第19-20页 |
2.1.3 对产融结合模式的研究 | 第20-21页 |
2.1.4 对产融结合风险的研究 | 第21-22页 |
2.1.5 对产融结合效果的研究 | 第22-23页 |
2.2 文献评述 | 第23-25页 |
3 产融结合的理论分析 | 第25-35页 |
3.1 产融结合的动因 | 第25-27页 |
3.2 产融结合的模式及风险 | 第27-33页 |
3.2.1 产融结合主要模式 | 第28-31页 |
3.2.2 各产融结合模式的风险 | 第31-32页 |
3.2.3 产融结合模式的选择 | 第32-3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4 复星集团产融结合背景介绍 | 第35-41页 |
4.1 复星集团发展历程 | 第35-37页 |
4.2 复星集团组织结构 | 第37-38页 |
4.3 复星集团业务概览 | 第38-40页 |
4.3.1 复星集团产业板块业务概览 | 第38-39页 |
4.3.2 复星集团金融板块业务概览 | 第39-4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5 复星集团产融结合模式分析 | 第41-65页 |
5.1 复星集团早期产融结合模式分析 | 第41-47页 |
5.1.1 早期产融结合体系建立的动因及过程 | 第41-43页 |
5.1.2 早期产融结合的实施效果 | 第43-45页 |
5.1.3 早期产融结合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45-47页 |
5.2 复星集团特色“产融双驱”模式分析 | 第47-59页 |
5.2.1 “产融双驱”模式的内涵 | 第47页 |
5.2.2 “产融双驱”模式的形成发展 | 第47-49页 |
5.2.3 “产融双驱”模式的运行效果 | 第49-58页 |
5.2.4 “产融双驱”模式下的潜在风险及防控措施 | 第58-59页 |
5.3 复星集团产融结合模式成功实施的关键 | 第59-62页 |
5.3.1 复星集团产融结合模式成功实施的条件 | 第59-61页 |
5.3.2 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助力企业稳健运营 | 第61-62页 |
5.4 经验启示及未来展望 | 第62-65页 |
5.4.1 经验启示 | 第62-63页 |
5.4.2 未来展望 | 第63-65页 |
6 结论及建议 | 第65-68页 |
6.1 结论 | 第65-66页 |
6.2 建议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作者简历 | 第71-73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