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5-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1 绪论 | 第10-16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1.2.1 横向分布系数国内外研究 | 第11-12页 |
| 1.2.2 损伤探究国内外研究 | 第12-14页 |
| 1.3 横向分布系数计算方法 | 第14页 |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2 基于重荷载加载的混凝土简支箱梁桥湿接缝损伤研究 | 第16-50页 |
| 2.1 荷载试验静载试验简介 | 第16-18页 |
| 2.2 湿接缝损伤模拟方法 | 第18-21页 |
| 2.3 利用横向分布系数判别20m简支箱梁湿接缝损伤 | 第21-34页 |
| 2.3.1 20m简支梁加载方式 | 第22-23页 |
| 2.3.2 湿接缝的刚度变化 | 第23-25页 |
| 2.3.3 湿接缝损伤判别 | 第25-34页 |
| 2.4 利用横向分布系数判别30m简支箱梁湿接缝损伤 | 第34-47页 |
| 2.4.1 30m简支梁加载方式 | 第35-36页 |
| 2.4.2 湿接缝的刚度变化 | 第36-38页 |
| 2.4.3 湿接缝损伤判别 | 第38-47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47-50页 |
| 3 基于重荷载加载的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湿接缝损伤研究 | 第50-76页 |
| 3.1 控制截面 | 第50-51页 |
| 3.2 加载方式 | 第51-55页 |
| 3.3 利用横向分布系数判别边跨湿接缝损伤 | 第55-64页 |
| 3.3.1 一条湿接缝损伤判别 | 第55-59页 |
| 3.3.2 两条湿接缝损伤判别 | 第59-63页 |
| 3.3.3 三条湿接缝损伤判别 | 第63-64页 |
| 3.4 利用横向分布系数判别中跨湿接缝损伤 | 第64-74页 |
| 3.4.1 一条湿接缝损伤判别 | 第65-69页 |
| 3.4.2 两条湿接缝损伤判别 | 第69-73页 |
| 3.4.3 三条湿接缝损伤判别 | 第73-74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 4 基于轻荷载加载的混凝土简支箱梁桥湿接缝损伤研究 | 第76-106页 |
| 4.1 轻载加载概述 | 第76页 |
| 4.2 利用横向分布系数判别3片梁简支箱梁桥湿接缝损伤 | 第76-80页 |
| 4.2.1 一条湿接缝损伤判别 | 第78-79页 |
| 4.2.2 两条湿接缝损伤判别 | 第79-80页 |
| 4.3 利用横向分布系数判别4片梁简支箱梁桥湿接缝损伤 | 第80-88页 |
| 4.3.1 一条湿接缝损伤判别 | 第82-85页 |
| 4.3.2 两条湿接缝损伤判别 | 第85-87页 |
| 4.3.3 三条湿接缝损伤判别 | 第87-88页 |
| 4.4 利用横向分布系数判别5片梁简支箱梁桥湿接缝损伤 | 第88-104页 |
| 4.4.1 一条湿接缝损伤判别 | 第90-93页 |
| 4.4.2 两条湿接缝损伤判别 | 第93-99页 |
| 4.4.3 三条湿接缝损伤判别 | 第99-103页 |
| 4.4.4 四条湿接缝损伤判别 | 第103-104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 5 基于轻荷载加载的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湿接缝损伤研究 | 第106-140页 |
| 5.1 利用横向分布系数判别4片梁连续箱梁桥湿接缝损伤 | 第107-123页 |
| 5.1.1 边跨湿接缝损伤判别 | 第109-116页 |
| 5.1.2 中跨湿接缝损伤判别 | 第116-123页 |
| 5.2 利用横向分布系数判别5片梁连续箱梁桥湿接缝损伤 | 第123-139页 |
| 5.2.1 边跨湿接缝损伤判别 | 第126-139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139-140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40-142页 |
| 6.1 主要结论 | 第140页 |
| 6.2 展望 | 第140-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2-146页 |
| 作者简历 | 第146-150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