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1 前言 | 第14-26页 |
1.1 苹果轮纹病的研究 | 第14-20页 |
1.1.1 苹果轮纹病致病菌及发病规律 | 第14-15页 |
1.1.2 苹果轮纹病的致病机制 | 第15-16页 |
1.1.3 苹果抗病的防御机制 | 第16-19页 |
1.1.3.1 酚类化合物与植物抗病性 | 第16-17页 |
1.1.3.2 相关酶类与植物抗病性 | 第17-18页 |
1.1.3.3 活性氧与植物抗病性 | 第18页 |
1.1.3.4 木质素与植物抗病性 | 第18页 |
1.1.3.5 气孔、皮孔组织与植物抗病性 | 第18-19页 |
1.1.4 苹果轮纹病致病菌的防治 | 第19页 |
1.1.5 不同苹果品种的抗病性研究 | 第19-20页 |
1.2‘富士’和‘金冠’果实发育期的研究 | 第20-21页 |
1.3 不同品种的苹果果实硬度的研究 | 第21页 |
1.4 乙烯与果实的成熟 | 第21-23页 |
1.4.1 乙烯的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 | 第22页 |
1.4.2 1-MCP在苹果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1.5 植物抗病相关基因的研究 | 第23-25页 |
1.5.1 植物抗病相关基因分类和功能 | 第23-24页 |
1.5.2 植物病程相关蛋白PRs的研究 | 第24-25页 |
1.6 本研究的意义及立项依据 | 第25-26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6-4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6-30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6页 |
2.1.2 苹果轮纹病病原菌 | 第26页 |
2.1.3 菌株和载体 | 第26页 |
2.1.4 酶类、抗生素类 | 第26页 |
2.1.5 培养基 | 第26-27页 |
2.1.6 化学试剂及生化试剂 | 第27页 |
2.1.7 MS培养基所用试剂 | 第27-28页 |
2.1.8 DAB染色所用试剂 | 第28页 |
2.1.9 CTAB法提取植物组织总RNA所用试剂 | 第28-29页 |
2.1.10 PCR引物 | 第29页 |
2.1.11 质粒DNA提取所用试剂 | 第29页 |
2.1.12 蛋白诱导表达纯化所用试剂 | 第29页 |
2.1.13 Western所用试剂 | 第29-3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0-41页 |
2.2.1‘嘎拉’组培苗的繁殖 | 第30页 |
2.2.2 苹果轮纹病致病菌的培养与保存 | 第30-31页 |
2.2.3 苹果轮纹病菌侵染‘嘎拉’组培苗叶片 | 第31页 |
2.2.4 flg22分别处理嘎拉组培苗和叶片 | 第31页 |
2.2.5 DAB染色法检测活性氧(ROS) | 第31页 |
2.2.6 苹果果实的处理 | 第31页 |
2.2.7 乙烯释放速率的测定 | 第31-32页 |
2.2.8 硬度的测定 | 第32页 |
2.2.9 植物材料总RNA的提取及含量和纯度检测 | 第32-33页 |
2.2.9.1 CTAB法提取苹果果实总RNA | 第32-33页 |
2.2.9.2 苹果果实总RNA的含量和纯度检测 | 第33页 |
2.2.10 基因组DNA的提取及含量和纯度检测 | 第33-34页 |
2.2.10.1 CTAB法提取苹果果实基因组DNA | 第33页 |
2.2.10.2 基因组DNA的含量和纯度检测 | 第33-34页 |
2.2.11 第一链cDNA的合成 | 第34页 |
2.2.12 基因克隆PCR反应 | 第34页 |
2.2.13 半定量PCR | 第34-35页 |
2.2.14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35页 |
2.2.15 目的DNA片段回收 | 第35-36页 |
2.2.16 连接反应 | 第36页 |
2.2.17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 | 第36-37页 |
2.2.17.1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CaCl2法) | 第36页 |
2.2.17.2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 | 第36-37页 |
2.2.18 质粒DNA的提取 | 第37页 |
2.2.19 质粒DNA酶切 | 第37页 |
2.2.20 菌液测序及序列分析 | 第37页 |
2.2.21 MdPR5和MdPR8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7-38页 |
2.2.22 诱导MdPR5-HIS和MdPR8-HIS蛋白表达及纯化 | 第38页 |
2.2.2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 第38-39页 |
2.2.24 考马斯亮蓝染色与脱色 | 第39-40页 |
2.2.25 Western检测蛋白 | 第40-41页 |
2.2.25.1 转膜(半干法) | 第40页 |
2.2.25.2 Western Blot | 第40-4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1-54页 |
3.1‘嘎拉’组培苗的抗性反应及逆境响应 | 第41-42页 |
3.1.1‘嘎拉’组培苗叶片对苹果轮纹病菌侵染后的抗性反应 | 第41页 |
3.1.2‘嘎拉’组培苗叶片对flg22处理后的抗性反应 | 第41-42页 |
3.1.3‘嘎拉’组培苗对flg22处理后的逆境响应 | 第42页 |
3.2 乙烯与苹果轮纹病的关系 | 第42-50页 |
3.2.1‘富士’和‘金冠’苹果果实接种轮纹病菌后发病情况的比较 | 第42-44页 |
3.2.1.1 幼果期发病情况 | 第42-43页 |
3.2.1.2 膨大期发病情况 | 第43-44页 |
3.2.1.3 成熟期发病情况 | 第44页 |
3.2.2 苹果轮纹病对不同品种苹果果实硬度的比较 | 第44-45页 |
3.2.3‘富士’和‘金冠’苹果果实接种轮纹病菌后乙烯合成的比较 | 第45-47页 |
3.2.3.1 幼果期乙烯释放速率 | 第45-46页 |
3.2.3.2 膨大期乙烯释放速率 | 第46页 |
3.2.3.3 成熟期乙烯释放速率 | 第46-47页 |
3.2.4 与乙烯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比较 | 第47-50页 |
3.2.4.1‘富士’和‘金冠’苹果果皮RNA的提取 | 第47-48页 |
3.2.4.2‘富士’和‘金冠’接种轮纹病菌后与乙烯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48-50页 |
3.3 轮纹病菌侵染与细胞壁软化基因的关系 | 第50页 |
3.4 MdPRs与苹果抗病性的关系 | 第50-52页 |
3.5 MdPR5和MdPR8基因的克隆与蛋白诱导 | 第52-54页 |
3.5.1 MdPR5和MdPR8的克隆和分析 | 第52-53页 |
3.5.1.1 MdPR5和MdPR8的PCR检测 | 第52页 |
3.5.1.2 MdPR5和MdPR8的分析 | 第52-53页 |
3.5.2 MdPR5和MdPR8的表达分析 | 第53页 |
3.5.3 MdPR5和MdPR8的原核表达及SDS-PAGE分析 | 第53-54页 |
4 讨论 | 第54-56页 |
4.1 ROS与植物逆境响应密切相关 | 第54页 |
4.2 乙烯与苹果轮纹病的关系 | 第54页 |
4.3 MdPRs与苹果轮纹病的关系 | 第54-56页 |
5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附录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