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 1.1 哺乳动物小肠消化酶的发育 | 第9-10页 |
| 1.2 食物质量对肠道消化酶的调节 | 第10-11页 |
| 1.3 小肠及消化酶调控的分子机制 | 第11-14页 |
| 第二章 哺乳期小鼠重要器官及消化酶活力的胎后发育变化 | 第14-26页 |
| 2.1 前言 | 第14-15页 |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15-17页 |
| 2.2.1 实验动物与处理 | 第15-16页 |
| 2.2.2 器官形态 | 第16页 |
| 2.2.3 酶活力测定 | 第16-17页 |
| 2.2.4 胃内容物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17页 |
| 2.2.5 统计分析方法 | 第17页 |
| 2.3 结果 | 第17-23页 |
| 2.3.1 体重及内脏器官形态 | 第17-18页 |
| 2.3.2 消化道形态 | 第18页 |
| 2.3.3 消化酶活力 | 第18-22页 |
| 2.3.4 胃内容物的蛋白浓度 | 第22页 |
| 2.3.5 胃内容物的蛋白浓度与氨基肽酶活力的相关分析 | 第22-23页 |
| 2.4 讨论 | 第23-25页 |
| 2.5 小结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哺乳期母鼠营养对幼鼠发育的影响 | 第26-37页 |
| 3.1 前言 | 第26-27页 |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27-28页 |
| 3.2.1 实验动物与饲料 | 第27页 |
| 3.2.2 器官形态 | 第27页 |
| 3.2.3 消化酶活力的测定 | 第27页 |
| 3.2.4 幼鼠胃内容物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27页 |
| 3.2.5 统计分析 | 第27-28页 |
| 3.3 结果 | 第28-34页 |
| 3.3.1 体重、内脏和消化道器官形态 | 第28页 |
| 3.3.2 消化酶活力 | 第28-33页 |
| 3.3.3 幼鼠胃内容物中的蛋白浓度 | 第33-34页 |
| 3.4 讨论 | 第34-36页 |
| 3.5 小结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不同食物对亚成体与成体摄食消化的影响 | 第37-53页 |
| 4.1 前言 | 第37-38页 |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38-39页 |
| 4.2.1 实验动物与处理 | 第38页 |
| 4.2.2 摄食和消化率的测定 | 第38-39页 |
| 4.2.3 器官形态 | 第39页 |
| 4.2.4 消化酶活力的测定 | 第39页 |
| 4.2.5 血液指标的测定 | 第39页 |
| 4.2.6 统计分析 | 第39页 |
| 4.3 结果 | 第39-50页 |
| 4.3.1 体重、摄食量及消化率 | 第39-41页 |
| 4.3.2 内脏和消化道器官形态 | 第41-46页 |
| 4.3.3 消化酶活力 | 第46-48页 |
| 4.3.4 血液指标 | 第48-50页 |
| 4.4 讨论 | 第50-52页 |
| 4.5 小结 | 第52-53页 |
| 第五章 不同食物对哺乳期母鼠摄食消化的影响 | 第53-62页 |
| 5.1 前言 | 第53-54页 |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54-55页 |
| 5.2.1 实验动物与饲料 | 第54页 |
| 5.2.2 摄食量和消化率的测定 | 第54页 |
| 5.2.3 器官形态 | 第54页 |
| 5.2.4 消化酶活力的测定 | 第54-55页 |
| 5.2.5 血液指标的测定 | 第55页 |
| 5.2.6 统计分析 | 第55页 |
| 5.3 结果 | 第55-60页 |
| 5.3.1 摄食和消化率 | 第55-56页 |
| 5.3.2 体重、内脏和消化道器官形态 | 第56-57页 |
| 5.3.3 消化酶活力 | 第57-59页 |
| 5.3.4 血液指标 | 第59-60页 |
| 5.4 讨论 | 第60-61页 |
| 5.5 小结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个人简历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