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水生植物学论文

南中国海、东印度洋今生颗石藻的时空异质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前言第10-14页
    1.1 今生颗石藻分类及概述第10页
    1.2 今生颗石藻生态分布及研究背景第10-11页
    1.3 今生颗石藻常见调查方法第11页
    1.4 调查海区环境特征第11-12页
        1.4.1 南海环境概述第11-12页
        1.4.2 印度洋环境概述第12页
    1.5 本研究的研究现状、目的及意义第12-14页
2 夏季南海颗石藻群落特征第14-28页
    2.1 站位布设及样品分析第14-15页
        2.1.1 调查区域第14页
        2.1.2 颗石藻样品处理第14页
        2.1.3 数据处理方法第14-15页
    2.2 颗石藻群落结构第15-28页
        2.2.1 群落物种组成及优势种第15-16页
        2.2.2 细胞丰度及空间分布第16-26页
        2.2.3 多样性指数变化第26-28页
3 季风间期东印度洋颗石藻群落特征第28-46页
    3.1 站位布设及样品分析第28-29页
        3.1.1 调查区域第28页
        3.1.2 颗石藻样品处理第28-29页
        3.1.3 数据处理方法第29页
    3.2 颗石藻群落结构第29-46页
        3.2.1 群落物种组成及优势种第29页
        3.2.2 细胞丰度及空间分布第29-42页
        3.2.3 多样性指数变化第42-46页
4 讨论第46-61页
    4.1 调查区水文参数间的对比第46-48页
    4.2 调查区颗石藻群落结构分组及对比第48-55页
        4.2.1 南海北部群落结构分组第48-51页
        4.2.2 东印度洋海域群落结构分组第51-54页
        4.2.3 南海和印度洋海域群落结构对比第54-55页
    4.3 调查区颗石藻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第55-61页
        4.3.1 南海北部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第55-57页
        4.3.2 印度洋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第57-61页
5 结论与展望第61-63页
6 参考文献第63-69页
7 论文发表情况第69-70页
8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型海藻真江蓠的早期发育机制和人工养殖的应用
下一篇:天津海域石油降解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主要降解途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