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谐波污染成因 | 第11页 |
·谐波电流的危害 | 第11-12页 |
·功率因数校正技术 | 第12-14页 |
·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提出 | 第12-13页 |
·功率因数的定义 | 第13-14页 |
·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分类 | 第14-18页 |
·无源PFC 技术 | 第14页 |
·有源PFC 技术 | 第14-18页 |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18-19页 |
·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19-20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9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单重 Boost PFC 与交错并联 Boost PFC 的比较分析 | 第20-34页 |
·单重BOOST PFC 电路 | 第20-23页 |
·CRM 下单重Boost PFC 电路的工作原理 | 第21-22页 |
·CRM 下Boost PFC 电路特性分析 | 第22-23页 |
·交错并联BOOST PFC 电路 | 第23-33页 |
·CRM 下双重交错并联Boost PFC 电路工作模式分析 | 第24-26页 |
·CRM 下双重交错并联Boost PFC 电路特性分析 | 第26-31页 |
·功率因数推导过程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CRM 下交错并联 Boost PFC 的仿真 | 第34-43页 |
·主从开关开启同步 | 第34-35页 |
·两种不同的延时实现 | 第35-40页 |
·延时的软件实现 | 第36-37页 |
·延时的电路实现 | 第37-40页 |
·模拟延时环节下的仿真实验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基于 MC33262 控制芯片的电路设计 | 第43-50页 |
·控制芯片MC33262 简介 | 第44-45页 |
·主BOOST 电路的参数设计 | 第45-47页 |
·升压电感的设计 | 第45-46页 |
·主开关管及续流二极管的选取 | 第46-47页 |
·储能电容的设计 | 第47页 |
·主控芯片外围器件设计 | 第47-48页 |
·输入电压采样端参数的计算 | 第47-48页 |
·输出电压反馈采样参数的计算 | 第48页 |
·输出功率级电流检测电阻的计算 | 第48页 |
·其他参数的设计 | 第48-49页 |
·交流输入端的前级滤波器 | 第48-49页 |
·其他主要参数 | 第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CRM 下交错并联 Boost PFC 电路的实验分析 | 第50-59页 |
·测试时问题的探讨 | 第50-52页 |
·电流波形混乱 | 第51页 |
·主从电感的不匹配问题 | 第51-52页 |
·延时环节的偏差问题 | 第52页 |
·控制芯片的故障处理 | 第52页 |
·实验波形的分析 | 第52-54页 |
·实验数据分析 | 第54-58页 |
·满载状态 | 第54-55页 |
·轻载状态 | 第55-57页 |
·空载状态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总结 | 第59页 |
·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