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刺激响应性聚合物的制备与表征及其固定化酶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3页
    1.1 刺激响应高分子第12-15页
        1.1.1 pH响应高分子第12-13页
        1.1.2 光响应高分子第13-14页
        1.1.3 温度响应高分子第14-15页
        1.1.4 氧化还原响应高分子第15页
    1.2 主客体超分子聚合物化学第15-20页
        1.2.1 环糊精为基础的超分子聚合物第16-17页
        1.2.2 冠醚为基础的超分子聚合物第17-18页
        1.2.3 瓜环为基础的超分子聚合物第18-19页
        1.2.4 杯芳烃为基础的超分子聚合物第19页
        1.2.5 柱芳烃为基础的超分子聚合物第19-20页
    1.3 本文研究背景、意义及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第20-23页
        1.3.1 本文研究背景和意义第20页
        1.3.2 本文研究内容第20-23页
第2章 基于主客体化学构建Janus型超分子聚合物第23-45页
    2.1 引言第23-24页
    2.2 实验药品和仪器第24-25页
        2.2.1 实验试剂第24-25页
        2.2.2 实验仪器第25页
    2.3 Janus型超分子聚合物的制备第25-29页
        2.3.1 Janus型超分子聚合物的制备过程路线图第25-27页
        2.3.2 制备过程第27-29页
    2.4 Janus型超分子聚合物的表征和分析第29-31页
        2.4.1 傅里叶红外光谱第30页
        2.4.2 核磁共振第30页
        2.4.3 凝胶渗透色谱仪第30页
        2.4.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第30页
        2.4.5 动态光散射第30页
        2.4.6 透射电子显微镜第30-31页
    2.5 结果与讨论第31-43页
        2.5.1 物质的红外光谱(FT-IR)分析和核磁(NMR)分析第31-38页
        2.5.2 Janus型超分子聚合物响应性的表征第38-42页
        2.5.3 Janus型超分子聚合物胶束形态的表征第42-43页
    2.6 本章总结第43-45页
第3章 基于光和pH响应客体高分子和温度响应的主体高分子构建超分子聚合物第45-65页
    3.1 引言第45-46页
    3.2 实验药品和仪器第46-47页
        3.2.1 实验试剂第46-47页
        3.2.2 实验仪器第47页
    3.3 主客体超分子聚合物的制备第47-49页
        3.3.1 主客体高分子的制备过程路线图第47-49页
        3.3.2 制备过程第49页
    3.4 聚合物材料的表征和分析第49-51页
        3.4.1 傅里叶红外光谱第50页
        3.4.2 核磁共振第50页
        3.4.3 凝胶渗透色谱仪第50页
        3.4.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第50页
        3.4.5 动态光散射第50页
        3.4.6 透射电子显微镜第50-51页
    3.5 结果与讨论第51-63页
        3.5.1 聚合物的结构表征第51-57页
        3.5.2 超分子聚合物(Azo-(PMAA)_7-β-CD-(PNIP AAm)_4)的刺激响应性第57-61页
        3.5.3 Azo-(PMAA)_7-β-CD-(PNIP AAm)_4的主客体的包结作用第61-62页
        3.5.4 Azo-(PMAA)_7-β-CD-(PNIP AAm)_4的胶束形态第62-63页
    3.6 本章总结第63-65页
第4章 pH/光双响应高分子的制备及其固定化酶的研究第65-85页
    4.1 引言第65-66页
    4.2 实验药品和仪器第66-67页
        4.2.1 实验试剂第66-67页
        4.2.2 实验仪器第67页
    4.3 pH/光双响应高分子的制备第67-70页
        4.3.1 pH/光双响应高分子的制备过程路线图第67-69页
        4.3.2 制备过程第69-70页
    4.4 pH/光双响应高分子的表征和分析第70-71页
        4.4.1 傅里叶红外光谱第70-71页
        4.4.2 核磁共振第71页
        4.4.3 动态光散射第71页
        4.4.4 紫外-可见吸收分光光度计第71页
        4.4.5 凝胶渗透色谱仪第71页
        4.4.6 透射电子显微镜第71页
    4.5 结果与讨论第71-84页
        4.5.1 物质的红外光谱(FT-IR)分析和核磁(NMR)分析第71-77页
        4.5.2 mPEG-hv-PNB-PMAA-b-PS胶束化分析第77-80页
        4.5.3 mPEG-hv-PNB-PMAA-b-PS胶束形态第80-81页
        4.5.4 固定化酶的研究第81-84页
    4.6 本章总结第84-85页
第5章 总结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5页
致谢第95-9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聚甲基丙烯酸为pH敏感单元的新型结构聚合物的合成、自组装及药物释放研究
下一篇:氟原子的位置和数目对D-A共轭聚合物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