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0-14页 |
1 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 | 第14-27页 |
1.1 延迟性肌肉酸痛的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1.1.1 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概念 | 第14页 |
1.1.2 延迟性肌肉酸痛的一般表现 | 第14-15页 |
1.1.3 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发生机制 | 第15-17页 |
1.1.4 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治疗手段 | 第17-18页 |
1.2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的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1.2.1 超声波的生物学效用 | 第18-19页 |
1.2.2 超声波的研究现状 | 第19页 |
1.2.3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治疗方面的研究 | 第19-20页 |
1.2.4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治疗肌肉损伤方面的研究 | 第20-22页 |
1.3 脉冲电磁场的研究进展 | 第22-25页 |
1.3.1 电磁场的生物学效用 | 第22页 |
1.3.2 电磁场的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1.3.3 脉冲电磁场治疗方面的研究 | 第23-24页 |
1.3.4 脉冲电磁场治疗肌肉损伤方面的研究 | 第24-25页 |
1.4 选题依据 | 第25-27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7-34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2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7-30页 |
2.2.1 实验分组 | 第27页 |
2.2.2 实验设计 | 第27-29页 |
2.2.3 治疗方案 | 第29页 |
2.2.4 诱导延迟性肌肉酸痛方法 | 第29-30页 |
2.3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30-31页 |
2.3.1 实验主要仪器 | 第30-31页 |
2.3.2 实验主要试剂 | 第31页 |
2.4 测试方法 | 第31-34页 |
2.4.1 血液指标的提取与测试 | 第31页 |
2.4.2 肱二头肌围度的测量 | 第31-32页 |
2.4.3 肱二头肌峰力矩及相对峰力矩的测试 | 第32页 |
2.4.4 肱二头肌平均功率频率和中值频率的测试 | 第32页 |
2.4.5 视觉模拟评分 | 第32-33页 |
2.4.6 数据统计处理 | 第33-34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4-51页 |
3.1 关于延迟性肌肉酸痛模型的建立 | 第34-35页 |
3.2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改善运动性延迟性肌肉酸痛的结果 | 第35-42页 |
3.2.1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干预后生化指标的变化 | 第35-36页 |
3.2.2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干预后肱二头肌围度的变化 | 第36-37页 |
3.2.3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干预后肱二头肌等速肌力测试结果的变化 | 第37-40页 |
3.2.4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干预后肱二头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 | 第40-41页 |
3.2.5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干预后肱二头肌疼痛程度的变化 | 第41-42页 |
3.3 脉冲电磁场改善运动性延迟性肌肉酸痛的结果 | 第42-49页 |
3.3.1 脉冲电磁场干预后生化指标的变化 | 第42-43页 |
3.3.2 脉冲电磁场干预后肱二头肌围度的变化 | 第43-44页 |
3.3.3 脉冲电磁场干预后肱二头肌等速肌力测试结果的变化 | 第44-47页 |
3.3.4 脉冲电磁场干预后肱二头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 | 第47-48页 |
3.3.5 脉冲电磁场干预后肱二头肌疼痛程度的变化 | 第48-49页 |
3.4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与脉冲电磁场改善运动性延迟性肌肉酸痛作用的比较 | 第49-51页 |
4 分析与讨论 | 第51-57页 |
4.1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与脉冲电磁场治疗运动性延迟性肌肉酸痛后对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51-53页 |
4.1.1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与脉冲电磁场治疗后对血液乳酸浓度的影响 | 第51页 |
4.1.2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与脉冲电磁场治疗后对血液中CK活性、LDH活力的影响 | 第51-53页 |
4.2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与脉冲电磁场治疗运动性延迟性肌肉酸痛后对肌肉形态功能的影响 | 第53-55页 |
4.2.1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与脉冲电磁场治疗后对肌肉围度的影响 | 第53页 |
4.2.2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与脉冲电磁场治疗后对肌肉力量的影响 | 第53-54页 |
4.2.3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与脉冲电磁场治疗后对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 | 第54-55页 |
4.2.4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与脉冲电磁场治疗后对肌肉疼痛程度的影响 | 第55页 |
4.3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与脉冲电磁场改善运动性延迟性肌肉酸痛作用的对比 | 第55-57页 |
5 结论 | 第57-58页 |
5.1 通过低强度脉冲超声波的治疗可有效改善运动后延迟性肌肉酸痛 | 第57页 |
5.2 通过脉冲电磁场的治疗可有效改善运动后延迟性肌肉酸痛 | 第57页 |
5.3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改善延迟性肌肉酸痛的作用略优于脉冲电磁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