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1 晚籼杂交水稻的研究概况 | 第14-18页 |
1.1 杂交水稻的发展 | 第14-15页 |
1.2 晚籼杂交稻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晚籼杂交水稻亲本的选育 | 第16页 |
1.4 晚籼杂交水稻的应用 | 第16-18页 |
2 晚籼杂交水稻重要性状的研究概况 | 第18-19页 |
2.1 农艺性状的研究 | 第18页 |
2.2 稻米品质的研究 | 第18-19页 |
3 杂交水稻的配合力与遗传力的研究概况 | 第19-20页 |
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晚籼杂交水稻重要性状数量遗传研究 | 第22-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4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22页 |
1.1.1 试验材料 | 第22页 |
1.1.2 试剂药品 | 第22页 |
1.1.3 试验仪器 | 第22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22-23页 |
1.2.1 农艺性状的测定 | 第23页 |
1.2.2 品质性状的测定 | 第23页 |
1.3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4-39页 |
2.1 晚籼杂交水稻的杂种优势分析 | 第24-28页 |
2.1.1 晚籼杂交水稻的亲本及其杂种一代的农艺性状分析 | 第24-25页 |
2.1.2 晚籼杂交水稻的各农艺性状间的简单的相关性分析 | 第25-26页 |
2.1.3 晚籼杂交水稻的杂种一代的超亲优势的分析 | 第26-27页 |
2.1.4 晚籼杂交水稻的竞争优势分析 | 第27-28页 |
2.1.4.1 晚籼杂交水稻的不同的杂种一代组合的平均竞争优势 | 第27-28页 |
2.1.4.2 晚籼杂交水稻的杂种一代单株产量的竞争优势 | 第28页 |
2.2 晚籼杂交水稻的杂交组合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 第28-34页 |
2.2.1 晚籼杂交水稻的杂种一代8个农艺性状的方差分析 | 第28-29页 |
2.2.2 晚籼杂交水稻的一般配合力分析 | 第29-31页 |
2.2.2.1 亲本的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 | 第29-30页 |
2.2.2.2 晚籼杂交水稻的恢复系及双亲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与其表型值的相关分析 | 第30页 |
2.2.2.3 晚籼杂交水稻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与其平均杂种优势的相关分析 | 第30-31页 |
2.2.3 晚籼杂交水稻的特殊配合力分析 | 第31-33页 |
2.2.4 晚籼杂交水稻的杂种的遗传方差与群体配合力方差 | 第33-34页 |
2.2.5 晚籼杂交水稻的杂交组合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率估计 | 第34页 |
2.3 晚籼杂交水稻的杂交组合稻米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 | 第34-39页 |
2.3.1 晚籼杂交水稻的杂交组合的九个米质性状表现分析 | 第34-36页 |
2.3.2 晚籼杂交水稻的杂交组合九个米质性状的方差分析 | 第36-37页 |
2.3.3 晚籼杂交水稻的米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 | 第37页 |
2.3.4 晚籼杂交水稻的米质性状的遗传方差与群体配合力方差 | 第37-38页 |
2.3.5 晚籼杂交水稻的杂交组合的各米质性状的遗传率估计 | 第38-39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39-42页 |
3.1 结论 | 第39-40页 |
3.2 讨论 | 第40-42页 |
展望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