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1章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必要性 | 第10-20页 |
1.1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含义 | 第10-12页 |
1.1.1 犯罪记录 | 第10-11页 |
1.1.2“犯罪记录”与“前科”、“违法记录”的区别 | 第11页 |
1.1.3“犯罪记录封存”与“犯罪记录消灭”的差异 | 第11-12页 |
1.2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作用 | 第12-14页 |
1.2.1 封存犯罪记录对“非规范性评价”的影响 | 第12-13页 |
1.2.2 封存犯罪记录对“规范性评价”的影响 | 第13-14页 |
1.3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必要性 | 第14-20页 |
1.3.1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 | 第14-15页 |
1.3.2 未成年犯罪人合法权益保护的严峻性 | 第15-16页 |
1.3.3 封存犯罪记录对未成年人的必要性 | 第16-20页 |
第2章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现状 | 第20-24页 |
2.1 立法状况 | 第20-21页 |
2.2 司法实践状况 | 第21-22页 |
2.3 犯罪记录封存的成效 | 第22-24页 |
第3章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中存在的不足 | 第24-28页 |
3.1 配套措施不健全 | 第24-25页 |
3.2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不完善 | 第25-27页 |
3.3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泄露追责救济机制缺失 | 第27-28页 |
第4章 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构思 | 第28-40页 |
4.1 完善配套措施 | 第28-31页 |
4.1.1 构建一元化的犯罪记录管理制度 | 第28-29页 |
4.1.2 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户籍、人事、政审及保密制度 | 第29-30页 |
4.1.3 加强舆论引导,确立自媒体把关人制度 | 第30-31页 |
4.2 细化规定,明确操作程序 | 第31-36页 |
4.2.1 明确查询、封存主体 | 第31-32页 |
4.2.2 统一封存的程序 | 第32-33页 |
4.2.3 扩大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范围 | 第33-34页 |
4.2.4 确立考验期后轻罪记录消灭的法律后果 | 第34-36页 |
4.3 完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泄露追责机制及救济措施 | 第36-40页 |
4.3.1 加强监督,引进追责机制 | 第36-37页 |
4.3.2 借鉴重大公共事件媒体议程设置机制,降低信息泄露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 第37-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