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10-12页 |
第2章 南通蓝印花布的色彩艺术特征 | 第12-30页 |
2.1 南通蓝印花布的色彩体系界定 | 第12-21页 |
2.1.1 南通蓝印花布的传统色彩体系 | 第13-16页 |
2.1.2 南通蓝印花布的现代色彩体系 | 第16-21页 |
2.2 南通蓝印花布——蓝色的视觉特征 | 第21-24页 |
2.2.1 南通蓝印花布的色彩视觉美感 | 第22页 |
2.2.2 南通蓝印花布的色彩心理特征 | 第22-23页 |
2.2.3 南通蓝印花布的色彩环保特征 | 第23-24页 |
2.3 南通蓝印花布——蓝色的人文内涵 | 第24-30页 |
2.3.1 蓝印花布的色彩与古代礼制 | 第24-27页 |
2.3.2 蓝印花布的色彩与古代宗教 | 第27-28页 |
2.3.3 蓝印花布的色彩与地域环境 | 第28页 |
2.3.4 蓝印花布的色彩与传统民俗 | 第28-30页 |
第3章 南通蓝印花布的图案艺术特征 | 第30-47页 |
3.1 造型元素 | 第30-32页 |
3.1.1 多种多样的点 | 第30-31页 |
3.1.2 虚实相生的线 | 第31页 |
3.1.3 自由切割的面 | 第31-32页 |
3.2 组织结构 | 第32-35页 |
3.3 表现题材 | 第35-38页 |
3.3.1 植物类 | 第35-36页 |
3.3.2 动物类 | 第36页 |
3.3.3 人物类 | 第36-37页 |
3.3.4 几何类 | 第37页 |
3.3.5 文字类 | 第37-38页 |
3.4 纹样形式 | 第38-43页 |
3.4.1 古朴生动 | 第38-40页 |
3.4.2 满而不乱 | 第40-41页 |
3.4.3 笔断气连 | 第41-43页 |
3.5 人文内涵 | 第43-47页 |
3.5.1 丰富的情感表现 | 第44-45页 |
3.5.2 深厚的文化底蕴 | 第45-47页 |
第4章 南通蓝印花布的艺术特征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 第47-55页 |
4.1 南通蓝印花布的表现手法创新 | 第47-50页 |
4.1.1 在针织布上的应用 | 第47-48页 |
4.1.2 在皮革上的应用 | 第48-49页 |
4.1.3 在刺子绣上的应用 | 第49-50页 |
4.2 南通蓝印花布的色彩创新 | 第50-51页 |
4.2.1 丰富蓝印花布的灰度变化 | 第50-51页 |
4.2.2 丰富蓝印花布的多重配色 | 第51页 |
4.3 南通蓝印花布的纹样创新 | 第51-55页 |
4.3.1 造型元素的直接提取 | 第51-52页 |
4.3.2 传统造型元素的现代化重构 | 第52-53页 |
4.3.3 冰裂纹的大胆应用 | 第53-55页 |
第5章 创新设计实例 | 第55-63页 |
总结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