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29页 |
| ·马铃薯 | 第8-10页 |
| ·马铃薯起源 | 第8页 |
| ·马铃薯的分布 | 第8-9页 |
| ·马铃薯的基本性质 | 第9-10页 |
| ·马铃薯渣 | 第10页 |
| ·马铃薯渣的成分 | 第10页 |
| ·马铃薯渣的现状 | 第10页 |
| ·薯渣加工现状 | 第10-15页 |
| ·薯渣有效成分的提取制备 | 第10-13页 |
| ·微生物发酵处理马铃薯渣 | 第13-15页 |
| ·蛋白质饲料的现状及其来源种类 | 第15-21页 |
| ·我国蛋白饲料发展现状 | 第15页 |
| ·我国饲料行业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 ·蛋白饲料的来源种类 | 第16-21页 |
| ·大豆饼粕、棉籽饼粕、菜籽饼粕等作为蛋白饲料的来源 | 第16-17页 |
| ·农作物秸秆作为蛋白质来源 | 第17-18页 |
| ·农作物糟渣作为蛋白质来源 | 第18-19页 |
| ·鱼粉、肉骨粉、血粉,羽毛粉作为蛋白饲料的研究 | 第19-20页 |
| ·昆虫作为蛋白饲料来源 | 第20-21页 |
| ·食物垃圾作为蛋白饲料来源 | 第21页 |
| ·微生物在蛋白饲料中的应用 | 第21-26页 |
| ·单细胞蛋白 | 第21-22页 |
| ·单细胞蛋白的营养价值和应用前景 | 第22-23页 |
| ·用于蛋白饲料开发的微生物种类 | 第23-25页 |
| ·微生物蛋白饲料的生产工艺 | 第25-26页 |
| ·微生物在发酵蛋白饲料中的特点 | 第26页 |
|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6-29页 |
| ·选题意义 | 第26-27页 |
| ·研究内容 | 第27页 |
| ·创新点 | 第27-29页 |
| 第2章马铃薯渣发酵蛋白饲料培养基的优化 | 第29-46页 |
| ·前言 | 第29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29-31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29-31页 |
| ·试验方法 | 第31-32页 |
| ·菌种发酵工艺流程 | 第31-32页 |
| ·分析方法 | 第3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2-43页 |
| ·单一菌种发酵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2-33页 |
| ·复合菌种发酵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3-34页 |
| ·最佳菌种接种比例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4-35页 |
| ·最佳接种量确定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5-36页 |
| ·碳源筛选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6-38页 |
| ·无机氮源筛选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8页 |
| ·磷酸盐添加量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8-39页 |
| ·响应面分析 | 第39-43页 |
| ·马铃薯培养基发酵前后产物蛋白含量的比较 | 第43页 |
| ·讨论 | 第43-44页 |
| ·小结 | 第44-46页 |
| 第3章 马铃薯渣发酵蛋白饲料工艺研究 | 第46-56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46页 |
| ·材料 | 第46页 |
| ·仪器 | 第46页 |
| ·试验方法 | 第46-48页 |
| ·菌种培养与活化 | 第46-47页 |
| ·酶的筛选 | 第47页 |
| ·均匀设计 | 第47-48页 |
| ·响应面分析 | 第48页 |
| ·工艺流程 | 第48页 |
| ·分析方法 | 第4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8-55页 |
| ·酶筛选的结果 | 第48-49页 |
| ·均匀设计的结果 | 第49-50页 |
| ·响应面分析的结果 | 第50-54页 |
| ·马铃薯培养基发酵前后产物蛋白含量的比较 | 第54-55页 |
| ·讨论 | 第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4章 蛋白饲料体外消化模拟技术试验 | 第56-60页 |
| ·前言 | 第56-57页 |
| ·试验材料及试剂 | 第57-58页 |
| ·消化酶 | 第57页 |
| ·试验方法 | 第57-58页 |
| ·分析方法 | 第58页 |
| ·蛋白饲料的营养物质含量分析 | 第58-60页 |
| 第5章 结论以及展望 | 第60-63页 |
| ·结论 | 第60-61页 |
| ·马铃薯渣发酵蛋白饲料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的结论 | 第60页 |
| ·马铃薯渣发酵蛋白饲料工艺的优化的结论 | 第60-61页 |
| ·蛋白饲料体外模拟消化试验的结论 | 第61页 |
| ·展望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