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聚众斗殴转化犯司法认定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一、聚众斗殴转化犯司法实务概览第11-19页
 (一)聚众斗殴转化犯典型疑难案例第11-17页
  1.胡志钢参与聚众斗殴致人死亡案第11-14页
  2.张以昌聚众斗殴致人死亡案第14-17页
 (二)聚众斗殴转化犯的司法适用现状综述第17-19页
二、聚众斗殴转化犯基本理论概述第19-30页
 (一)聚众斗殴转化犯涵义之探讨第19-22页
 (二)聚众斗殴转化犯之法律规定性质的分析第22-27页
  1.注意规定之相关理论第22-23页
  2.法律拟制之相关理论第23页
  3.注意规定与法律拟制之区分意义与区分方法第23-24页
  4.聚众斗殴转化犯性质之争及笔者观点第24-27页
 (三)聚众斗殴转化犯认定的指导原则第27-30页
  1.罪刑均衡原则第27-28页
  2.主客观相适应原则第28-30页
三、聚众斗殴转化犯认定标准第30-40页
 (一)聚众斗殴转化犯定罪标准之理论分歧第30-32页
 (二)聚众斗殴转化犯定罪的客观条件第32-34页
  1.基础条件——聚众斗殴犯罪事实的客观存在第32-33页
  2.行为条件——实施超出斗殴性质的伤害或者杀害行为第33页
  3.结果条件——造成了他人重伤、死亡的后果第33-34页
  4.时空条件——必须在聚众斗殴的过程中发生第34页
 (三)聚众斗殴转化犯定罪的主观条件第34-38页
  1.聚众斗殴转化犯故意的内容争议第34-36页
  2.聚众斗殴中行为主体主观内容的司法判断第36-38页
 (四)事实认识错误对聚众斗殴转化犯认定的影响第38-40页
四、聚众斗殴转化犯的责任主体范围第40-47页
 (一)责任主体范围之理论争议第40-42页
  1.全部转化说第40-41页
  2.部分转化说第41-42页
 (二)责任主体划分之司法现状及建议第42-47页
  1.能够确定导致他人重伤、死亡的直接行为人的情形第43-44页
  2.无法确定导致他人重伤、死亡的直接行为人的情形第44-47页
结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致谢第51-52页
附录: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传统知识特别权利保护制度的构建
下一篇:论命案中被害人原因因素对死亡结果归责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