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略语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7页 |
一、氮肥对植物生长的研究进展 | 第11-18页 |
1 氮肥对植物生长的意义 | 第11-13页 |
2 氮肥导致的污染 | 第13-16页 |
·硝态氮淋失对地下水的污染 | 第14-15页 |
·流失的氮素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 第15页 |
·氮肥转化吸收中氨的挥发和反硝化作用 | 第15-16页 |
·大量不合理施用氮肥对土壤的污染 | 第16页 |
3 氮肥污染的治理 | 第16-18页 |
·深施氮肥和全层一次施用 | 第16-17页 |
·抑制硝化作用 | 第17页 |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氮 | 第17页 |
·使用氮肥增效剂 | 第17-18页 |
二、植物体内氮同化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1 氮同化相关酶研究 | 第18-21页 |
·硝酸还原酶 | 第18-19页 |
·谷氨酰胺合成酶 | 第19-20页 |
·谷氨酸脱氢酶 | 第20页 |
·氮同化其他生理指标 | 第20-21页 |
三、新型信号分子硫化氢(H_2S)的研究进展 | 第21-25页 |
1 H_2S在动物细胞中的研究应用 | 第21-22页 |
·H_2S对血管平滑肌的舒张作用 | 第21页 |
·H_2S对炎症反应参与作用 | 第21-22页 |
·H_2S对心肌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 | 第22页 |
·H_2S的抗氧化作用 | 第22页 |
2 H_2S在植物细胞中的研究应用 | 第22-25页 |
·H_2S调节植物根系的发育 | 第22-23页 |
·H_2S促进种子萌发 | 第23页 |
·H_2S调节气孔关闭 | 第23-24页 |
·H_2S调节光合作用 | 第24页 |
·H_2S减少植物非生物胁迫损伤 | 第24-25页 |
四、扬麦16特性 | 第25页 |
1 品种特点与背景 | 第25页 |
2 施氮量对扬麦16的影响 | 第25页 |
五、展望 | 第25-27页 |
第二章 H_2S能促进低氮水平下小麦对硝态氮的吸收 | 第27-4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植物材料与生长条件 | 第28页 |
·光合速率的测定 | 第28页 |
·叶绿素含量与比值的测定 | 第28-29页 |
·ΦSII和Fv/Fm的测定 | 第29页 |
·叶绿素快速荧光诱导曲线测定 | 第29页 |
·NR活性测定 | 第29页 |
·GS活性测定 | 第29-30页 |
·GDH活性测定 | 第30页 |
·可溶性蛋白的测定 | 第30页 |
·总氮含量的测定 | 第30页 |
·硝态氮吸收的测定 | 第3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0-46页 |
·最佳NaHS浓度确定 | 第30-36页 |
·不同浓度NaHS对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与比值的影响 | 第30-32页 |
·不同浓度NaHS对小麦幼苗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 第32-33页 |
·不同浓度NaHS对小麦幼苗干重与形态的影响 | 第33-34页 |
·不同浓度NaHS对小麦幼苗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34-36页 |
·验证H_2S的作用 | 第36页 |
·H_2S对不同氮水平下小麦幼苗氮同化的影响 | 第36-46页 |
·H_2S对不同氮水平下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与比值的影响 | 第36-38页 |
·H_2S对不同氮水平下小麦幼苗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学影响 | 第38-40页 |
·H_2S对不同氮水平下小麦幼苗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40-42页 |
·H_2S对不同氮水平下小麦幼苗NR的影响 | 第42页 |
·H_2S对不同氮水平下小麦幼苗GS的影响 | 第42-43页 |
·H_2S对不同氮水平下小麦幼苗GDH的影响 | 第43-44页 |
·H_2S对不同氮水平下小麦幼苗总氮含量与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 第44-45页 |
·H_2S对不同氮水平下小麦幼苗NO3~-吸收速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3 讨论 | 第46-49页 |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