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概述 | 第8-9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页 |
| ·水力压裂施工的基本原理 | 第9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9-11页 |
| 第二章 裂缝延伸基础理论研究和水力裂缝几何模型的发展 | 第11-14页 |
| ·裂缝延伸基础理论的研究 | 第11页 |
| ·水力裂缝几何形态计算模型的发展 | 第11-12页 |
| ·水力压裂模型理论 | 第12-14页 |
| ·水力压裂二维模拟 | 第12-13页 |
| ·水力压裂三维模拟 | 第13-14页 |
| 第三章 某储层油藏岩芯力学实验 | 第14-35页 |
| ·实验目的及内容 | 第14页 |
| ·实验目的 | 第14页 |
| ·岩芯评价试验内容 | 第14页 |
| ·岩石力学参数试验 | 第14-22页 |
| ·三轴岩石力学参数试验 | 第14-20页 |
| ·动态岩石力学参数测试 | 第20-22页 |
| ·岩芯动态岩石力学参数实验结果 | 第22页 |
| ·声波各向异性试验 | 第22-24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2页 |
| ·实验方法 | 第22-23页 |
| ·岩芯声波异性分析确定地应力方向 | 第23-24页 |
| ·古地磁岩芯定向试验 | 第24-32页 |
| ·岩样准备 | 第24-25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5页 |
| ·实验方法及条件 | 第25页 |
| ·实验结果 | 第25-32页 |
| ·地磁定向试验结果 | 第32页 |
| ·根据施工资料确定的岩石地应力大小及方向 | 第32-33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3-35页 |
| 第四章 岩石力学模型及地应力计算方法 | 第35-51页 |
| ·岩石力学特性 | 第35-44页 |
| ·有效应力定律 | 第35页 |
| ·岩石的变形特性 | 第35-39页 |
| ·岩石的破坏及破坏准则 | 第39-41页 |
| ·岩石材料的力学特性通用预测模型 | 第41-44页 |
| ·地应力计算模式 | 第44-48页 |
| ·莫尔—库仑地层破坏模式 | 第44-45页 |
| ·单轴应变模式 | 第45页 |
| ·组合弹簧模式 | 第45-46页 |
| ·微分模式 | 第46页 |
| ·新地应力模式 | 第46-48页 |
| ·地层孔隙压力以及坍塌压力及破裂压力的测井预测研究 | 第48-51页 |
| ·地层孔隙压力的测井预测 | 第48-49页 |
| ·地层坍塌压力的测井预测 | 第49页 |
| ·地层破裂压力的测井预测 | 第49-51页 |
| 第五章 地应力剖面计算理论 | 第51-57页 |
| ·分层地应力测井解释技术 | 第51-52页 |
| ·测井资料预处理 | 第51-52页 |
| ·模式中参数的选择 | 第52页 |
| ·各因素对波速的影响 | 第52-54页 |
| ·孔隙度和孔隙形状对波速的影响 | 第52-53页 |
| ·泥质含量对多相岩石波速的影响 | 第53页 |
| ·压力和温度对波速的影响 | 第53-54页 |
| ·多相岩石纵横波速度之间的关系 | 第54页 |
| ·利用声波测井获取岩石静态弹性参数 | 第54-55页 |
| ·单轴抗压强度计算 | 第55页 |
| ·内聚力计算 | 第55页 |
| ·地应力计算方法 | 第55-57页 |
| ·破裂压力计算方法 | 第55页 |
| ·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计算 | 第55-57页 |
| 第六章 裂缝的形态机制以及模型创建 | 第57-68页 |
| ·裂缝扩展理论 | 第57-59页 |
| ·裂缝扩展方程 | 第57页 |
| ·层状介质缝内流动规律 | 第57-58页 |
| ·水力压裂与地应力分布 | 第58-59页 |
| ·压裂施工曲线分析裂缝机制 | 第59-61页 |
| ·裂缝检测及分析 | 第61-65页 |
| ·人工检测裂缝的重要性 | 第61-62页 |
| ·压裂井裂缝监测原理图 | 第62页 |
| ·、裂缝监测施工过程 | 第62-63页 |
| ·裂缝走向监测结果 | 第63-65页 |
| ·通过实验数据建立裂缝形态模型 | 第65-68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68-69页 |
| 1 结论 | 第68页 |
| 2 展望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