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1 绪论 | 第12-29页 |
| ·酸性矿山废水(AMD)处理的背景、目的以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AMD处理的背景 | 第12-13页 |
| ·AMD处理的目的以及研究意义 | 第13页 |
| ·AMD的概况 | 第13-16页 |
| ·AMD的形成机制 | 第14页 |
| ·AMD的主要成分 | 第14-16页 |
| ·AMD处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 ·膨润土的介绍 | 第20-22页 |
| ·膨润土的组成、结构和基本特性 | 第20页 |
| ·膨润土去除重金属离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 ·吸附剂再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2-25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内容、目标、创新点和技术路线 | 第25-29页 |
| ·研究方法 | 第25页 |
|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 ·研究目标 | 第26页 |
| ·创新点 | 第26-28页 |
|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 2 试验器材、方法、基本理论 | 第29-43页 |
| ·试验水样 | 第29页 |
| ·试验药品及材料 | 第29-32页 |
| ·试验药品 | 第30页 |
| ·试验碱性辅料及粘结剂 | 第30-31页 |
| ·膨润土复合颗粒吸附剂 | 第31-32页 |
| ·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32页 |
| ·试验指标测定标准及方法 | 第32-40页 |
| ·吸附、固定和再生的基本理论 | 第40-43页 |
| ·吸附的基本理论 | 第40-41页 |
| ·固定、再生的基本理论 | 第41-43页 |
| 3 膨润土复合颗粒吸附剂材料筛选的试验研究 | 第43-52页 |
| ·试验方法设计 | 第43页 |
| ·不同膨润土复合颗粒对Fe~(2+)、Mn~(2+)、Cu~(2+)、Zn~(2+)的吸附效果研究 | 第43-46页 |
| ·对Fe~(2+)的吸附效果 | 第43-44页 |
| ·对Mn~(2+)的吸附效果 | 第44-45页 |
| ·对Cu~(2+)的吸附效果 | 第45页 |
| ·对Zn~(2+)的吸附效果 | 第45-46页 |
| ·对Fe~(2+)、Mn~(2+)、Cu~(2+)、Zn~(2+)吸附效果的综合分析 | 第46页 |
| ·不同膨润土复合颗粒散失率的研究 | 第46-47页 |
| ·不同膨润土复合颗粒释放碱度的研究 | 第47-48页 |
| ·不同膨润土复合颗粒原材料成本价格的计算 | 第48页 |
| ·不同膨润土复合颗粒处理模拟AMD的对比试验 | 第48-50页 |
| ·优选复合颗粒处理AMD技术经济分析比较 | 第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4 5%膨润土-钢渣复合颗粒吸附剂的吸附性能静态试验研究 | 第52-65页 |
| ·试验方法设计 | 第52页 |
| ·复合颗粒吸附剂的饱和吸附量确定 | 第52-53页 |
| ·复合颗粒吸附剂的吸附等温线研究 | 第53-58页 |
| ·对Fe~(2+)吸附等温线 | 第54-55页 |
| ·对Mn~(2+)吸附等温线 | 第55-56页 |
| ·对Cu~(2+)吸附等温线 | 第56-57页 |
| ·对Zn~(2+)吸附等温线 | 第57-58页 |
| ·5%膨润土-钢渣复合颗粒吸附剂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58-62页 |
| ·对Fe~(2+)吸附动力学 | 第59-60页 |
| ·对Mn~(2+)吸附动力学 | 第60页 |
| ·对Cu~(2+)吸附动力学 | 第60-61页 |
| ·对Zn~(2+)吸附动力学 | 第61-62页 |
| ·5%膨润土-钢渣复合颗粒吸附剂对重金属离子吸附的机理分析 | 第62-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 5 5%膨润土-钢渣复合颗粒吸附剂的吸附动态试验研究 | 第65-71页 |
| ·试验方法设计 | 第65-66页 |
| ·动态柱对模拟酸性矿山废水重金属离子处理效果分析 | 第66-68页 |
| ·动态柱对模拟酸性矿山废水酸度处理效果分析 | 第68-69页 |
| ·动态柱对模拟酸性矿山废水总体处理效果分析 | 第69-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6 5%膨润土-钢渣复合颗粒吸附剂的固定、再生试验研究 | 第71-85页 |
| ·试验方法设计 | 第71页 |
| ·再生液对吸附剂吸附的Fe~(2+)、Mn~(2+)、Cu~(2+)、Zn~(2+)的固定、再生 | 第71-83页 |
| ·对Fe~(2+)的固定、再生 | 第71-73页 |
| ·对Mn~(2+)的固定、再生 | 第73-76页 |
| ·对Cu~(2+)的固定、再生 | 第76-79页 |
| ·对Zn~(2+)的固定、再生 | 第79-83页 |
| ·膨润土复合颗粒吸附剂的固定、再生机理及其意义分析 | 第83页 |
|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 7 膨润土吸附与微生物还原联用处理AMD的动态试验研究 | 第85-95页 |
| ·动态装置及其运行控制条件 | 第85-87页 |
| ·动态柱的启动方法 | 第87页 |
| ·动态柱对AMD动态处理效果分析 | 第87-92页 |
| ·pH的变化情况 | 第87-89页 |
| ·Fe~(2+)、Mn~(2+)、Cu~(2+)、Zn~(2+)的去除效果 | 第89-90页 |
| ·SO_4~(2-)的去除效果 | 第90-91页 |
| ·再生的效果 | 第91-92页 |
| ·膨润土吸附剂和微生物还原联用处理AMD的机理分析 | 第92-93页 |
|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95-96页 |
| 参考文献 | 第96-103页 |
| 作者简历 | 第103-105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