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前言 | 第8-9页 |
文献综述 | 第9-25页 |
1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痛经发病机理的认识及治疗 | 第9-15页 |
·发病机理 | 第9-13页 |
·临床症状与诊断 | 第13页 |
·治疗 | 第13-15页 |
2 祖国医学对原发性痛经的认识及治疗 | 第15-23页 |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论述 | 第15-17页 |
·针刺治疗痛经的文献 | 第17-19页 |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概况 | 第19-23页 |
3 小结 | 第23-25页 |
临床研究 | 第25-33页 |
1 资料与方法 | 第25-26页 |
·病例来源 | 第25页 |
·诊断标准 | 第25页 |
·病例选择标准 | 第25-26页 |
·穴位定位与针刺方向、深浅 | 第26页 |
·针具选择 | 第26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治疗方法及药物 | 第26页 |
·疗程 | 第26-27页 |
3 观察指标 | 第27-28页 |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 第27页 |
·痛经症状积分改变(疼痛症状评分标准) | 第27页 |
·观察指标标准 | 第27-28页 |
4 疗效判定标准 | 第28页 |
5 统计方法 | 第28页 |
6 一般资料 | 第28-30页 |
·两组可比性检查 | 第29-30页 |
7 结果 | 第30-33页 |
·各疗程后两组症状积分比较 | 第30页 |
·治疗结束三个月后痛经症状积分比较 | 第30-31页 |
·治疗前后VAS比较 | 第31页 |
·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 | 第31-32页 |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 第32-33页 |
讨论 | 第33-37页 |
1 选穴依据 | 第33-34页 |
·十七椎 | 第33页 |
·次髎 | 第33-34页 |
·地机 | 第34页 |
2 针刺镇痛 | 第34-35页 |
3 布洛芬止痛作用机制 | 第35页 |
4 关于脱落病例 | 第35-36页 |
5 结果分析 | 第36页 |
·近期疗效比较 | 第36页 |
·远期疗效比较 | 第36页 |
·总体疗效比较 | 第36页 |
6 问题与展望 | 第36-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6页 |
个人简历 | 第46-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