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蒲公英颗粒的制备工艺与质量检验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0-26页 |
1 松花粉 | 第10-16页 |
·松花粉概述 | 第10页 |
·松花粉中的营养物质 | 第10-12页 |
·松花粉中的生物活性物质 | 第12-14页 |
·松花粉的作用 | 第14-16页 |
2 蒲公英 | 第16-20页 |
·蒲公英概述 | 第16页 |
·蒲公英中的营养物质 | 第16-17页 |
·蒲公英中的生物活性物质 | 第17-18页 |
·蒲公英的作用 | 第18-20页 |
3 制粒工艺 | 第20-26页 |
·湿法制粒 | 第20-22页 |
·干法制粒 | 第22-23页 |
·沸腾制粒 | 第23-26页 |
第二章 松花蒲公英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 第26-45页 |
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26页 |
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6页 |
3 颗粒的考察指标 | 第26-27页 |
·成型率 | 第26-27页 |
·堆密度 | 第27页 |
·振实密度 | 第27页 |
·休止角 | 第27页 |
·含水量 | 第27页 |
·感官性状 | 第27页 |
4 原料性质的考察 | 第27-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实验结果 | 第28页 |
·结果分析 | 第28页 |
·结论 | 第28页 |
5 原辅料比例的确定 | 第28-29页 |
·方法 | 第28页 |
·结果 | 第28-29页 |
6 制粒方法的选择 | 第29-31页 |
·沸腾制粒预实验 | 第29-30页 |
·湿法制粒预实验 | 第30-31页 |
7 粘合剂的选择 | 第31页 |
·方法 | 第31页 |
·分析 | 第31页 |
·结论 | 第31页 |
8 喷浆的选择 | 第31-33页 |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实验结果 | 第32页 |
·结果分析 | 第32-33页 |
·结论 | 第33页 |
9 辅料的选择 | 第33-36页 |
·填充剂的选择 | 第33-34页 |
·调味剂的选择 | 第34-36页 |
10 辅料配比的选择 | 第36-37页 |
·实验方法 | 第36页 |
·实验结果 | 第36-37页 |
·结果讨论 | 第37页 |
·结论 | 第37页 |
11 沸腾制粒参数的选择 | 第37-41页 |
·沸腾制粒的参数 | 第37-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39页 |
·实验结果 | 第39页 |
·结果分析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页 |
12 最佳处方、最佳沸腾制粒参数验证试验 | 第41-43页 |
·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实验结果 | 第42页 |
·结果分析 | 第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13 松花蒲公英颗粒工艺流程图 | 第43-44页 |
14 本章结论 | 第44-45页 |
第三章 松花蒲公英颗粒的质量检验 | 第45-66页 |
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45页 |
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45-46页 |
3 质量检验所用标准 | 第46页 |
4 三批中试样品的制备 | 第46-47页 |
5 常规检验 | 第47-49页 |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实验结果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页 |
6 有效成分检验 | 第49-50页 |
·实验方法 | 第49-50页 |
·实验结果 | 第50页 |
·结论 | 第50页 |
7 重金属检验 | 第50-54页 |
·实验方法 | 第50-52页 |
·实验结果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8 微生物检验 | 第54-58页 |
·实验方法 | 第54-58页 |
·实验结果 | 第58页 |
·结论 | 第58页 |
9 量装差异检验 | 第58-59页 |
·实验方法 | 第58-59页 |
·实验结果 | 第59页 |
·结论 | 第59页 |
10 稳定性试验 | 第59-65页 |
·实验方法 | 第59-60页 |
·实验结果 | 第60-65页 |
·结论 | 第65页 |
11 本章结论 | 第65-66页 |
第四章 实验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攻读论文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