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家族法的价值取向与功能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5页 |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8-13页 |
三、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探寻:中国古代家族法的嬗变 | 第15-33页 |
第一节 关于家族的诸概念 | 第15-17页 |
一、家庭、家族与宗族 | 第15-16页 |
二、家族与宗族 | 第16-17页 |
三、家族法 | 第17页 |
第二节 家族发展的历史分期 | 第17-19页 |
第三节 家族法的发展历史 | 第19-33页 |
一、原始社会末期父家长制家族 | 第19-21页 |
二、殷周时期的宗法式家族 | 第21-24页 |
三、秦唐间的世家大族式家族 | 第24-27页 |
四、宋元间累世同居共财的大家族 | 第27-29页 |
五、明清绅衿平民化家族 | 第29-33页 |
第二章 阐析:中国古代家族法的价值取向 | 第33-62页 |
第一节 法兼情理 | 第33-39页 |
一、从“尊祖敬宗”观念上看 | 第33-36页 |
二、从“养教子孙”的理念上看 | 第36-39页 |
第二节 无讼愿景 | 第39-46页 |
一、政治初衷:止讼 | 第39-41页 |
二、经济权衡:惧讼 | 第41-44页 |
三、家族观念:耻讼 | 第44-46页 |
第三节 和谐秩序 | 第46-62页 |
一、家族本位 | 第46-49页 |
二、尊卑有序 | 第49-53页 |
三、家国和谐 | 第53-62页 |
第三章 诠释:中国古代家族法的功能 | 第62-70页 |
第一节 政治功能 | 第62-65页 |
一、服务编户管理 | 第62-63页 |
二、完纳国家赋役 | 第63-65页 |
第二节 社会功能 | 第65-68页 |
一、治安功能 | 第65-66页 |
二、教化功能 | 第66-67页 |
三、睦族功能 | 第67-68页 |
第三节 经济功能 | 第68-70页 |
一、赈济族人功能 | 第68页 |
二、保有族产功能 | 第68-70页 |
第四章 思辨:中国古代家族法的历史影响与时代价值 | 第70-74页 |
第一节 历史影响----积极作用与局限性 | 第70-73页 |
一、古代家族法的积极作用 | 第70-71页 |
二、古代家族法的消极性 | 第71-73页 |
第二节 对当今“村规民约”建设的借鉴意义 | 第73-74页 |
结语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