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1 引言 | 第12-16页 |
2 实验材料 | 第16-21页 |
·细胞、质粒和感受态细胞 | 第16页 |
·工具酶、试剂盒和抗体 | 第16页 |
·实验耗材 | 第16-17页 |
·主要生化试剂 | 第17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7-18页 |
·主要溶液配制 | 第18-21页 |
3 实验方法 | 第21-41页 |
·细胞培养 | 第21页 |
·表达EGFP/GLuc的单顺反子RSV微型基因组的构建 | 第21-28页 |
·pBR322B载体的改造 | 第21-24页 |
·可表达EGFP的单顺反子微型基因组的构建及鉴定 | 第24-26页 |
·可表达Gluc的单顺反子微型基因组的构建及鉴定 | 第26-28页 |
·可表达EGFP/Gluc的双顺反子RSV微型基因组的构建 | 第28-31页 |
·可表达EGFP的双顺反子微型基因组的构建及鉴定 | 第28-29页 |
·可表达Gluc的双顺反子微型基因组的构建及鉴定 | 第29-30页 |
·可表达EGFP/Gluc的RSV单/双顺反子微型基因组的构建流程 | 第30-31页 |
·以CMV启动子为表达盒的辅助蛋白质粒的构建 | 第31-32页 |
·辅助蛋白质粒的蛋白表达鉴定 | 第32-34页 |
·pcDNA3.1-N-OPT、pcDNA3.1-P-OPT和pcDNA3.1-M2-1-OPT的蛋白表达鉴定 | 第32-33页 |
·pcDNA3.1-L-OPT的蛋白表达鉴定 | 第33-34页 |
·拯救RSV单/双顺反子微型基因组与报告基因表达的检测 | 第34-38页 |
·多质粒共转染拯救可表达EGFP的单/双顺反子微型基因组 | 第34-36页 |
·多质粒共转染拯救可表达Gluc的RSV单/双顺反子微型基因组 | 第36-38页 |
·RT-qPCR检测RSV-EGFP 双顺反子报告基因的转录水平 | 第38-40页 |
·转染细胞的总RNA的提取 | 第38页 |
·RT-PCR合成cDNA第一链 | 第38-39页 |
·qPCR定量检测报告基因的mRNA | 第39-40页 |
·基于CMV启动子表达盒与T7启动子表达盒的辅助蛋白质粒拯救微型基因组效率的比较 | 第40-41页 |
4 实验结果 | 第41-55页 |
·EGFP/Gluc的单/双顺反子的微型基因组质粒的构建和鉴定 | 第41-45页 |
·pBR322B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 第41页 |
·EGFP/Gluc的单顺反子的微型基因组质粒的构建和鉴定 | 第41-43页 |
·EGFP/Gluc的双顺反子的微型基因组质粒的构建和鉴定 | 第43-45页 |
·以CMV启动子表达盒为基础的辅助蛋白质粒的构建和鉴定 | 第45-47页 |
·辅助蛋白质粒的构建和酶切鉴定 | 第45-46页 |
·辅助蛋白质粒的蛋白表达鉴定 | 第46-47页 |
·可表达EGFP的单/双顺反子微型基因组的拯救及荧光表达 | 第47-50页 |
·可表达Gluc的单/双顺反子微型基因组的拯救及荧光定量检测 | 第50-52页 |
·RT-qPCR定量检测EGFP mRNA水平 | 第52-53页 |
·以CMV启动子和T7启动子为表达盒的的辅助蛋白质粒拯救微型基因组效率的比较 | 第53-55页 |
5 讨论 | 第55-58页 |
6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附录 | 第61-62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2-6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