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外交、国际关系论文--中国外交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从“韬光养晦”到“奋发有为”:中国和平崛起的区域主义选择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选题背景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1页
     ·选题背景第9-10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第13-15页
第2章 区域主义理论概述第15-21页
   ·区域主义理论及其发展第15-17页
     ·区域主义的界定第15-16页
     ·区域主义的发展脉络:新旧区域主义第16-17页
   ·区域主义的动力机制第17-19页
     ·影响区域主义的主要因素第17-18页
     ·多重视角下的区域合作第18-19页
   ·区域主义的有关争议第19-20页
     ·相关概念的辨析第19页
     ·区域主义与结盟主义第19-20页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3章 中国外交战略的区域主义视角第21-32页
   ·“韬光养晦”是否过时第21-27页
     ·“韬光养晦”的提出第21-23页
     ·“韬光养晦”背景下中国的“主动”与“被动”第23-25页
     ·支持或质疑:关于“韬光养晦”的大讨论第25-27页
   ·“奋发有为”——区域主义的视角第27-30页
     ·“奋发有为”的提出第27-28页
     ·“奋发有为”有何不同第28-29页
     ·中国外交转型引发的国际舆论第29-30页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4章 区域主义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必由之路第32-43页
   ·大国崛起的逻辑第32-36页
     ·什么是“崛起”第32-33页
     ·大国崛起的周期性特征第33-34页
     ·战争与和平:大国崛起的安全性分析第34-36页
   ·中国和平崛起的理论内涵第36-39页
     ·中国崛起的判断标准第36-38页
     ·从“和平崛起”到“和平发展”第38-39页
   ·区域主义选择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必由之路第39-42页
     ·大国崛起的区域主义经验第39-40页
     ·区域主义合作的外溢效应第40-41页
     ·区域主义符合中国和平崛起的总体目标第41-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5章 和平崛起背景下中国如何“奋发有为”第43-53页
   ·对中国区域性战略需求的分析第43-47页
     ·重中之重:东亚国家第43-44页
     ·竞争对象:欧美国家第44-45页
     ·战略优势地区:中亚、南亚和俄罗斯第45-46页
     ·团结对象:非洲、拉美和中东国家第46-47页
   ·关于中国区域主义转型的几点思考第47-52页
     ·国家实力是实现区域主义转型的根本条件第47-48页
     ·掌握主导权是中国区域主义转型的基本目标第48-49页
     ·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是实现区域性合作的有效途径第49-50页
     ·必须始终坚持不结盟政策第50-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结论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58-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崛起背景下的美日同盟研究
下一篇:越南对华的对冲战略及中国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