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轧工字钢在不同冷却条件下力学性能的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课题的提出与意义 | 第9-10页 |
| ·控冷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 ·国外控制冷却技术的发展 | 第10-11页 |
| ·国内控制冷却技术的发展 | 第11-12页 |
| ·控制冷却相关理论 | 第12-13页 |
| ·控制冷却的概念 | 第12页 |
| ·控制冷却原理 | 第12-13页 |
| ·控制冷却方式的选择 | 第13页 |
|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 2. 工字钢控制冷却过程中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15-23页 |
| ·温度场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15-17页 |
| ·传热学及热力学定律 | 第15页 |
|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 第15-17页 |
| ·温度场有限元方程的建立 | 第17-22页 |
| ·导热微分方程的建立 | 第17-20页 |
|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20-21页 |
| ·空冷阶段的换热系数 | 第21-22页 |
| ·水冷阶段的换热系数 | 第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3. 工字钢钢控制冷却过程中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 第23-40页 |
| ·ANSYS软件简介 | 第23-24页 |
| ·工字钢轧后控冷过程中温度场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 第24-30页 |
| ·有限元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24-25页 |
| ·ANSYS热分析单元的选择 | 第25-26页 |
| ·网格的划分 | 第26-27页 |
| ·模型简化 | 第27页 |
| ·热物性参数的选择 | 第27-28页 |
| ·加载和求解 | 第28-30页 |
| ·自然冷却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30-34页 |
| ·水幕冷却温度场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34-35页 |
| ·汽雾冷却温度场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35-37页 |
| ·喷射冷却温度场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37-38页 |
| ·三维工字钢温度场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4. 应力/应变场的数值模拟与结果分析 | 第40-51页 |
| ·冷却过程耦合场的分析 | 第40-41页 |
| ·热物性参数的选取 | 第41-43页 |
| ·工字钢数值模拟应力/应变结果分析 | 第43-49页 |
| ·水幕冷却工字钢应力、应变和位移的分布 | 第43-45页 |
| ·汽雾冷却工字钢应力、应变和位移的分布 | 第45-47页 |
| ·喷射冷却工字钢应力、应变和位移的分布 | 第47-49页 |
| ·三种冷却方式应力/应变场比较分析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5. 二维工字钢温度场数值模拟 | 第51-61页 |
| ·二维工字钢温度场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1-52页 |
| ·二维工字钢温度场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52-60页 |
| ·自然冷却温度场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53-54页 |
| ·第二种方案温度场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54-55页 |
| ·第三种方案温度场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 ·第四种方案温度场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 ·第五种方案温度场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58-60页 |
| ·二维工字钢温度场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 第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6. 工字钢控制冷却过程中的力学性能及组织分析 | 第61-67页 |
| ·控制冷却后的强韧性机理 | 第61页 |
| ·影响钢材控冷后性能的主要工艺参数 | 第61-62页 |
| ·工字钢控冷过程的实验研究 | 第62-66页 |
| ·实验方案的确定 | 第62-63页 |
| ·工字钢轧后控冷装置简介 | 第63-64页 |
| ·实验和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 第64页 |
| ·控制冷却后的力学性能分析 | 第64-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7. 结论和展望 | 第67-69页 |
| ·结论 | 第67-68页 |
| ·展望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作者简介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