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辽宁省城市工业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一)研究背景第9页
  (二)研究意义第9-10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10-13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4页
 三、研究方法第14-15页
  (一)文献研究法第14-15页
  (二)实地调查法第15页
  (三)归纳法第15页
 四、研究思路、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第15-17页
  (一)研究思路第15页
  (二)研究框架第15-17页
  (三)技术路线第17页
 五、创新点第17-19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9-26页
 一、相关概念界定第19-22页
  (一)工业旅游第19-20页
  (二)竞争力第20-21页
  (三)城市旅游竞争力第21-22页
 二、相关理论第22-26页
  (一)竞争力三理论第22-23页
  (二)旅游系统理论第23-24页
  (三)旅游区位理论第24-25页
  (四)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第25-26页
第三章 城市工业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第26-35页
 一、城市工业旅游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第26-28页
  (一)工业旅游资源对竞争力的影响第26-27页
  (二)工业旅游效益对竞争力的影响第27页
  (三)辅助支持系统对竞争力的影响第27页
  (四)产品设计与规划对竞争力的影响第27-28页
  (五)环境与可进入性对竞争力的影响第28页
 二、城市工业旅游竞争力体系构建第28-32页
  (一)评价指标的选取第28-29页
  (二)体系的构建第29-31页
  (三)体系指标释义第31-32页
 三、评价方法第32-35页
  (一)评价标度第32-33页
  (二)改进的信息熵方法第33页
  (三)工业旅游竞争力评价方法第33-35页
第四章 辽宁省10个城市工业旅游竞争力的评价第35-46页
 一、辽宁省工业旅游发展现状第35-39页
  (一)辽宁省工业旅游资源现状第35-37页
  (二)辽宁省工业旅游发展效益现状第37-38页
  (三)辽宁省工业旅游规划与设计现状第38页
  (四)辽宁省工业旅游辅助支持系统现状第38-39页
 二、应用实例第39-41页
  (一)研究对象选择与数据来源第39页
  (二)计算二级指标权重第39页
  (三)一级指标的竞争力信息第39-40页
  (四)计算综合竞争力评价值第40-41页
 三、评价结果分析第41-42页
  (一)辽宁省城市工业旅游资源竞争力分析第41页
  (二)辽宁省城市工业旅游效益竞争力分析第41页
  (三)辽宁省城市工业旅游支持系统竞争力分析第41-42页
  (四)辽宁省城市工业旅游产品竞争力分析第42页
  (五)辽宁省城市工业旅游竞争力综合分析第42页
 四、辽宁省工业旅游发展中的问题第42-43页
  (一)工业旅游资源开发简单、保护不足第42-43页
  (二)工业旅游经济效益相对较低第43页
  (三)缺乏工业旅游消费入口第43页
 五、辽宁省工业旅游发展问题的原因第43-46页
  (一) 企业发展转型慢,对工业旅游信心不足第43-44页
  (二)营销模式落后,产品和服务缺乏竞争力第44页
  (三)传统消费入口利用不足,新入口参与有限第44-46页
第五章 提升辽宁省城市工业旅游竞争力的对策第46-51页
 一、工业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对策第46-47页
  (一)加强工业遗产保护,促进辽宁文化振兴第46页
  (二)增强资源开发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第46-47页
 二、提高工业旅游发展效益的对策第47页
  (一)开辟收入渠道,提高经济效益第47页
  (二)开发绿色工业游,提高生态环境效益第47页
 三、工业旅游规划与产品设计对策第47-48页
  (一)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第47-48页
  (二)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第48页
 四、完善工业旅游辅助支持系统对策第48-49页
  (一)完善旅游配套设施第48-49页
  (二)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游客满意度第49页
 五、改善外部环境对策第49-51页
  (一)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第49页
  (二)改善环境安全性第49-5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1-53页
 一、研究结论第51页
 二、未来展望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8页
致谢第58-59页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辽宁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分析
下一篇:股权结构对商业银行效率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