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页 |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 第9-11页 |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动向 | 第9-10页 |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 | 第10页 |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0-11页 |
·原位内生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方法 | 第11-16页 |
·原位内生方法原理 | 第11页 |
·增强体的选择 | 第11-13页 |
·原位合成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现状 | 第13-16页 |
·放热弥散法(XD~(TM)) | 第13页 |
·反应喷射沉积法(RSD) | 第13-14页 |
·自蔓延高温合成法(SHS) | 第14-15页 |
·接触反应法(CR) | 第15页 |
·混合盐反应法(LSM) | 第15-16页 |
·原位铝基复合材料的应用与存在的问题 | 第16页 |
·稀土元素在基体铝合金中的应用 | 第16-18页 |
·稀土元素概况 | 第16-17页 |
·稀土元素在基体铝合金中的作用 | 第17-18页 |
·稀土铝合金的应用进展 | 第18页 |
·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8-19页 |
2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19-29页 |
·实验材料 | 第19-20页 |
·6061基体的选择 | 第19-20页 |
·TiB_2颗粒增强体的选择 | 第20页 |
·反应体系的设计 | 第20-21页 |
·其它试剂 | 第21页 |
·实验原理 | 第21-22页 |
·实验设备和仪器 | 第22-24页 |
·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4-26页 |
·实验前准备工作 | 第24-25页 |
·熔铸工艺 | 第25-26页 |
·分析测试方法 | 第26-28页 |
·金相组织观察 | 第26页 |
·电解抛光 | 第26-27页 |
·扫描电镜分析 | 第27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7页 |
·萃取实验 | 第27页 |
·氢离子检测 | 第27页 |
·复合材料粒径测试 | 第27页 |
·复合材料拉伸性能测试 | 第27-28页 |
·复合材料摩擦磨损试验 | 第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复合材料的凝固组织及工艺研究 | 第29-37页 |
·引言 | 第29页 |
·K_2TiF_6-KBF_4体系制备TiB_2的热力学分析 | 第29-30页 |
·不同质量分数的TiB_2/Al复合材料的相组成 | 第30-31页 |
·不同质量分数的TiB_2/Al复合材料的铸态组织 | 第31-34页 |
·原位TiB_2颗粒在基体中的分布和形貌 | 第31-32页 |
·不同质量分数的TiB_2/Al复合材料的粒径分析 | 第32-33页 |
·原位自生TiB_2颗粒对复合材料铸态的影响 | 第33-34页 |
·氢离子对不同质量分数的TiB_2/Al复合材料的影响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4 稀土元素对TiB_2/Al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37-42页 |
·引言 | 第37页 |
·不同稀土元素对TiB_2/Al复合材料的影响 | 第37-41页 |
·稀土元素对TiB_2颗粒分布的影响 | 第37-38页 |
·不同稀土元素(Ce、Sc、Er)对6061Al基体合金的影响 | 第38-39页 |
·稀土元素对复合材料的作用机理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5 原位合成TiB_2/Al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 第42-55页 |
·引言 | 第42页 |
·复合材料室温拉伸性能分析 | 第42-49页 |
·室温拉伸性能 | 第42-44页 |
·Abaqus模拟软件验证分析 | 第44-46页 |
·复合材料断口形貌分析 | 第46-47页 |
·复合材料的强化机理 | 第47-49页 |
·基体与增强体的载荷传递和细晶强化 | 第48页 |
·弥散强化 | 第48-49页 |
·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分析 | 第49-54页 |
·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 第49页 |
·外加载荷对复合材料的影响 | 第49-52页 |
·复合材料的磨损机理分析 | 第52-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6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