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10页 |
图表目录 | 第10-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研究背景及目的 | 第13-16页 |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 第13-15页 |
·移动语音业务的演进 | 第15-16页 |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课题来源、内容和结构 | 第16-18页 |
·课题来源 | 第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论文结构 | 第17-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2章 LTE 系统及其 CSFB 业务 | 第19-39页 |
·LTE 系统概述 | 第19-24页 |
·LTE 网络架构及功能 | 第19-20页 |
·LTE 系统物理层关键技术 | 第20-22页 |
·无线资源管理 | 第22-23页 |
·移动性管理 | 第23-24页 |
·LTE 系统中语音业务解决方案 | 第24-25页 |
·CSFB 业务概述 | 第25-32页 |
·CSFB 业务系统架构 | 第26-27页 |
·CSFB 业务信令流程 | 第27-32页 |
·CSFB 业务 KQI 与 KPI 指标映射模型 | 第32-38页 |
·总体介绍 | 第32-33页 |
·CSFB 业务 KQI 指标体系 | 第33-34页 |
·CSFB 业务 KPI 指标体系 | 第34-36页 |
·CSFB 业务 KQI 与 KPI 指标映射建模 | 第36-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基于 OPNET 的 ESRVCC 技术仿真与优化 | 第39-55页 |
·SRVCC 技术概述 | 第39-43页 |
·SRVCC 系统架构 | 第39-40页 |
·SRVCC 信令流程 | 第40-42页 |
·SRVCC 性能分析 | 第42-43页 |
·eSRVCC 技术概述 | 第43-46页 |
·eSRVCC 系统架构 | 第43-44页 |
·eSRVCC 信令流程 | 第44-46页 |
·基于 OPNET 的 eSRVCC 仿真 | 第46-52页 |
·OPNET 网络仿真软件简介 | 第46页 |
·仿真平台搭建 | 第46-50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eSRVCC 异系统切换技术优化方案 | 第52-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VOLTE 业务质量评估与性能分析 | 第55-80页 |
·VoLTE 业务概述 | 第55-60页 |
·VoLTE 业务系统架构 | 第55-56页 |
·VoLTE 业务信令流程 | 第56-59页 |
·VoLTE 协议架构 | 第59-60页 |
·语音质量评估方法 | 第60-63页 |
·主观质量评估方法 | 第60页 |
·客观质量评估方法 | 第60-63页 |
·PESQ 评估方法 | 第61-62页 |
·E-Model 评估方法 | 第62页 |
·PESQ/E-Model 混合模型 | 第62-63页 |
·基于网络参数的 VoLTE 语音质量评估算法 | 第63-73页 |
·影响 VoLTE 语音质量的因素 | 第64-66页 |
·无线侧参数 | 第64页 |
·网络侧参数 | 第64-66页 |
·仿真平台介绍 | 第66-68页 |
·仿真平台结构 | 第66页 |
·参数设置及仿真步骤 | 第66-68页 |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语音质量评估模型 | 第68-73页 |
·回归分析模型 | 第69-70页 |
·数据拟合及评估模型 | 第70-73页 |
·VoLTE 业务 KQI 与 KPI 指标映射模型 | 第73-79页 |
·VoLTE 业务 KQI 指标体系 | 第73-74页 |
·VoLTE 业务 KPI 指标体系 | 第74-78页 |
·VoLTE 业务 KQI 与 KPI 指标映射建模 | 第78-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5章 LTE-A 中基于用户体验的小区范围扩展方案 | 第80-95页 |
·LTE-A 系统中异构网络场景部署 | 第80-83页 |
·典型异构网络场景 | 第80-81页 |
·几种典型低功率节点 | 第81-82页 |
·关键技术 | 第82-83页 |
·传统小区范围扩展算法 | 第83-85页 |
·基于用户体验质量的自适应小区范围扩展算法 | 第85-93页 |
·系统模型 | 第85-86页 |
·低功率节点部署及激活准则 | 第86-87页 |
·CRE 算法设计 | 第87-93页 |
·不同业务的 QoE 评估模型 | 第87-88页 |
·算法流程 | 第88-90页 |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90-93页 |
·本章总结 | 第93-9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95-97页 |
本文主要工作及贡献 | 第95页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