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自由活塞式斯特林发电系统工作原理 | 第12-15页 |
·自由活塞式斯特林发动机 | 第12-13页 |
·永磁直线电机 | 第13-15页 |
·国内外相关领域发展现状 | 第15-17页 |
·自由活塞式斯特林发电系统国外的发展情况 | 第15-17页 |
·自由活塞式斯特林发电系统国内的发展情况 | 第17页 |
·永磁直线发电机控制系统 | 第17-19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永磁直线发电机控制系统仿真 | 第21-34页 |
·数学模型 | 第21-24页 |
·自由活塞式斯特林发动机数学模型 | 第21-22页 |
·永磁直线发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22-24页 |
·SIMULINK 模型的建立 | 第24-27页 |
·永磁直线发电机-自由活塞式斯特林发动机SIMULINK 模型 | 第24-26页 |
·系统控制器的SINULINK 模型及其他主要模块模型 | 第26-27页 |
·控制系统及控制策略 | 第27-29页 |
·电动阶段控制策略 | 第27-28页 |
·发电阶段控制策略 | 第28-29页 |
·仿真分析 | 第29-33页 |
·电动阶段控制系统仿真 | 第29-31页 |
·发电阶段控制系统仿真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永磁直线发电机控制系统硬件部分的设计 | 第34-49页 |
·永磁直线发电机控制系统硬件部分设计框图 | 第34-35页 |
·永磁直线发电机控制系统控制板的设计 | 第35-40页 |
·控制板电源电路 | 第35-36页 |
·主控芯片DSP TMS320F2812 及外围电路 | 第36-38页 |
·位置检测电路 | 第38-39页 |
·各接口电路 | 第39-40页 |
·永磁直线发电机控制系统驱动板的设计 | 第40-47页 |
·驱动板电源电路 | 第40-41页 |
·IPM 功率模块 | 第41-42页 |
·光耦隔离电路 | 第42-43页 |
·检测调理电路 | 第43-45页 |
·各种保护电路 | 第45-47页 |
·PCB 设计小结及实物图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永磁直线发电机控制系统软件部分的设计 | 第49-56页 |
·软件主程序设计 | 第49-50页 |
·软件中断服务程序设计 | 第50-51页 |
·控制系统软件各个主要模块 | 第51-55页 |
·A/D 采样模块 | 第51-52页 |
·位置计算模块 | 第52页 |
·电动阶段控制程序 | 第52-53页 |
·发电阶段控制程序 | 第53-54页 |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模块 | 第54-55页 |
·本章小节 | 第55-56页 |
第5章 永磁直线发电机控制系统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56-68页 |
·实验系统平台 | 第56-57页 |
·实验系统调试 | 第57-61页 |
·PWM 输出 | 第58-59页 |
·差动变压器(LVDT)调试 | 第59-60页 |
·PI 电流环调节 | 第60-61页 |
·永磁直线发电机控制系统实验 | 第61-66页 |
·永磁直线发电机控制系统电动阶段实验 | 第61-64页 |
·永磁直线发电机控制系统发电阶段实验 | 第64-66页 |
·实验与仿真的对比分析 | 第66-67页 |
·本章小节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