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野鸭湖不同人为干扰区生态质量遥感分析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引言 | 第10-15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概念及分类研究进展 | 第11页 |
| ·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 ·指标体系 | 第12页 |
| ·评价方法 | 第12-13页 |
| ·评价模型 | 第13-14页 |
| ·野鸭湖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 2 研究地概况和研究方法 | 第15-20页 |
| ·研究地概况 | 第15-16页 |
| ·地理位置 | 第15页 |
| ·地形地貌 | 第15页 |
| ·气候 | 第15页 |
| ·土壤 | 第15页 |
| ·水文 | 第15-16页 |
| ·自然资源 | 第16页 |
| ·社会经济 | 第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 ·图像处理方法 | 第17页 |
| ·校正解译 | 第17页 |
| ·区划出图 | 第17页 |
| ·等级划分方法 | 第17-18页 |
| ·综合评价方法 | 第18-19页 |
| ·层次分析法 | 第18-19页 |
| ·综合评价法 | 第19页 |
| ·分析软件 | 第19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 3 资料收集及图像预处理 | 第20-24页 |
| ·野外实地资料收集 | 第20-22页 |
| ·野外调查 | 第20-21页 |
| ·指数选取 | 第21-22页 |
| ·遥感数据及预处理 | 第22-24页 |
| ·研究数据收集 | 第22页 |
| ·遥感数据预处理 | 第22-24页 |
| ·辐射校正 | 第22页 |
| ·几何校正 | 第22-23页 |
| ·图像裁剪 | 第23-24页 |
| 4 专题信息提取 | 第24-29页 |
| ·野鸭湖土地利用专题信息提取 | 第24-27页 |
| ·土地利用类型影像解译 | 第24页 |
| ·解译结果验证 | 第24页 |
| ·信息提取 | 第24-27页 |
| ·专题图的制作 | 第27-29页 |
| 5 野鸭湖生态质量评价 | 第29-68页 |
| ·野鸭湖生态质量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29-34页 |
| ·景观指标提取 | 第29-31页 |
| ·景观指标 | 第29页 |
| ·指标选取 | 第29-31页 |
| ·野鸭湖景观指标确定 | 第31-34页 |
| ·野外数据分析 | 第31-32页 |
| ·指标确定 | 第32-34页 |
| ·野鸭湖生态质量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34-35页 |
|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4页 |
| ·权重的确定 | 第34-35页 |
| ·标准化处理 | 第35页 |
| ·模型的构建 | 第35页 |
| ·野鸭湖生态质量综合评价 | 第35-60页 |
| ·评价指标图提取 | 第36-53页 |
| ·野鸭湖全区评价指标 | 第36-44页 |
| ·野鸭湖功能分区评价指标 | 第44-53页 |
| ·综合评价图提取 | 第53-60页 |
| ·野鸭湖全区综合评价 | 第53-57页 |
| ·野鸭湖功能分区综合评价 | 第57-60页 |
| ·结果分析 | 第60-62页 |
| ·模型评价合理性分析 | 第60页 |
| ·不同时期野鸭湖生态质量演变分析 | 第60-62页 |
| ·生态质量评价与分析 | 第62-68页 |
| ·整体评价 | 第62-63页 |
| ·功能分区评价 | 第63-67页 |
| ·综合评价 | 第67-68页 |
| 6 结论与讨论 | 第68-70页 |
| 7 展望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 个人简介 | 第75-76页 |
| 导师简介 | 第76-77页 |
| 获得成果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