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s | 第4-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9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一) 对外直接投资基础理论研究 | 第11-12页 |
(二) OFDI 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 第12-17页 |
四、 论文结构 | 第17-18页 |
五、 论文创新点与不足 | 第18-19页 |
(一) 研究视角的创新 | 第18页 |
(二) 研究思路的创新 | 第18页 |
(三)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中国第三产业 OFDI 的历史和现况 | 第19-29页 |
一、 中国第三产业 OFDI 的规模与增速 | 第19-23页 |
(一) 第三产业为中国 OFDI 主要部分 | 第19-20页 |
(二) 第三产业 OFDI 增长进入稳定期 | 第20-22页 |
(三) 第三产业 OFDI 中技术性行业投资不足 | 第22-23页 |
二、 对外直接投资主体 | 第23-24页 |
(一) 投资主体结构多样化 | 第23-24页 |
(二) 投资主体动机多样化 | 第24页 |
三、 中国第三产业 OFDI 的区位分布 | 第24-26页 |
(一) 东道国分布 | 第25-26页 |
(二) 投资主体分布 | 第26页 |
四、 技术寻求型 OFDI 实践案例 | 第26-28页 |
(一) 华为全球研发布局历程 | 第26-27页 |
(二) 东软全球战略布局历程 | 第27-28页 |
五、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第三产业 OFDI 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机理分析 | 第29-39页 |
一、 技术创新效应 | 第29-33页 |
(一) R&D 投入分摊效应 | 第30-31页 |
(二) 外部竞争升级效应 | 第31-32页 |
(三) 研发成果反馈机制 | 第32页 |
(四) 外围研发剥离机制 | 第32-33页 |
二、 技术扩散效应 | 第33-37页 |
(一) 逆向技术转移机制 | 第34-35页 |
(二) 跨行业转移机制 | 第35-36页 |
(三) 人才流动效应 | 第36页 |
(四) 非关联企业示范效应 | 第36-37页 |
三、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中国第三产业 OFDI 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9-49页 |
一、 概要说明 | 第39-40页 |
二、 东道国方面因素 | 第40-42页 |
(一) 东道国技术水平 | 第41页 |
(二) 东道国对 OFDI 的开放程度 | 第41-42页 |
(三) 东道国市场规模 | 第42页 |
三、 母国行业层面因素 | 第42-44页 |
(一) 技术水平差距 | 第42-44页 |
(二) 金融深化程度 | 第44页 |
(三) 母国经济政策环境 | 第44页 |
四、 企业吸收能力层面因素 | 第44-48页 |
(一) 投资进入模式 | 第45页 |
(二) 人力资源和 R&D 投入水平 | 第45-46页 |
(三) 管理和控制程度 | 第46-47页 |
(四) 商业网络构建能力 | 第47-48页 |
五、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49-52页 |
一、 主要结论 | 第49-50页 |
二、 政策建议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附件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