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前言 | 第12-13页 |
·可变剪接的机制 | 第13页 |
·可变剪接在植物中的功能 | 第13-14页 |
·可变剪接的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本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25页 |
·玉米材料的选取与处理 | 第18页 |
·RNA样品的提取与检测 | 第18页 |
·转录组测序 | 第18-20页 |
·可变剪接预测与后续分析 | 第20-25页 |
·可变剪接预测 | 第20-22页 |
·外显子跳跃 | 第20页 |
·内含子保留 | 第20-21页 |
·5’可变剪接位点 | 第21页 |
·3’可变剪接位点 | 第21-22页 |
·可变剪接后续分析 | 第22-25页 |
·可变剪接事件与基因的数目及比例 | 第22页 |
·IR事件发生次数及频率 | 第22页 |
·授粉前后正常氮与低氮之间IR的比较 | 第22页 |
·授粉前后低氮敏感IR基因参与生物过程的GO功能分类 | 第22页 |
·授粉前后低氮敏感IR基因表达量及可统计IR事件的表达量 | 第22页 |
·低氮条件下涉及IR的可变剪接相关基因 | 第22-23页 |
·低氮条件下IR响应的motif预测 | 第23-24页 |
·IR事件GC含量与长度统计 | 第24页 |
·IR事件PTC预测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5-52页 |
·氮处理下材料的表型 | 第25页 |
·RNA-seq测序数据的基本统计 | 第25-26页 |
·不同样本可变剪接事件与基因的基本分析 | 第26-27页 |
·不同样本中IR事件频率分析 | 第27-28页 |
·授粉前正常氮与低氮之间总体AS与IR基因的分析 | 第28-38页 |
·授粉前许178正常氮与低氮之间总体AS与IR基因的分析 | 第28-34页 |
·授粉前许178低氮响应IR基因参与生物过程的GO功能分类 | 第28-33页 |
·授粉前许178低氮响应IR基因表达量及可统计IR事件的表达量 | 第33-34页 |
·授粉前掖478正常氮与低氮之间总体AS与IR基因的分析 | 第34-38页 |
·授粉前掖478低氮响应IR基因参与生物过程的GO功能分类 | 第34-37页 |
·授粉前掖478低氮响应IR基因表达量及可统计IR事件的表达量 | 第37-38页 |
·授粉后10天正常氮与低氮之间总体AS与IR基因的分析 | 第38-46页 |
·授粉后10天许178正常氮与低氮之间总体AS与IR基因的分析 | 第38-42页 |
·授粉后10天许178低氮响应IR基因参与生物过程的GO功能分类 | 第38-41页 |
·授粉后10天许178低氮响应IR基因表达量及可统计IR事件的表达量 | 第41-42页 |
·授粉后10天掖478正常氮与低氮之间总体AS与IR基因的分析 | 第42-46页 |
·授粉后10天掖478低氮响应IR基因参与生物过程的GO功能分类 | 第42-45页 |
·授粉后10天掖478低氮响应IR基因表达量及可统计IR事件的表达量 | 第45-46页 |
·低氮条件下IR基因相关可变剪接基因的检索 | 第46页 |
·低氮条件下IR事件motif的预测 | 第46-48页 |
·不同样品IR事件GC含量与长度的统计 | 第48-50页 |
·不同样本IR事件的PTC预测 | 第50-52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2-54页 |
·内含子保留是可变剪接的主要类型 | 第52页 |
·低氮响应的内含子保留基因分析 | 第52-53页 |
·内含子保留事件的机制探索 | 第53-54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作者简历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