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南部让53致密区扶余油层储层特征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4页 |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1-13页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4-17页 |
·区域构造位置 | 第14页 |
·区域地质特征 | 第14-17页 |
第3章 小层划分与对比 | 第17-20页 |
·小层划分与对比方法 | 第17-19页 |
·小层划分与对比结果 | 第19-20页 |
第4章 沉积微相研究 | 第20-33页 |
·区域沉积背景 | 第20页 |
·沉积微相划分标志 | 第20-23页 |
·沉积微相类型及测井相特征 | 第23-26页 |
·沉积微相展布特征 | 第26-31页 |
·沉积演化规律分析 | 第31-33页 |
第5章 储层岩石学特征及成岩作用 | 第33-45页 |
·碎屑成分、结构特征 | 第33-34页 |
·填隙物特征 | 第34-36页 |
·成岩作用研究 | 第36-43页 |
·储层成岩演化模式 | 第43-45页 |
第6章 储层孔隙结构及物性分析 | 第45-71页 |
·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 第45-53页 |
·储层物性与非均质性特征 | 第53-61页 |
·储层敏感性 | 第61-63页 |
·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 | 第63-70页 |
·储层致密化原因 | 第70-71页 |
第7章 储层评价 | 第71-81页 |
·有效储层下限研究 | 第71页 |
·储层评价方法 | 第71-72页 |
·储层分类评价 | 第72-73页 |
·储层综合评价 | 第73-78页 |
·有利区预测 | 第78-81页 |
第8章 结论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个人简介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