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合水地区长7致密油成藏特征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1章 绪论第7-14页
   ·研究目的意义第8-9页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9-11页
   ·主要研究内容、技术思路及技术路线第11-12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1页
     ·技术思路第11-12页
   ·完成的工作量第12-14页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4-19页
   ·三叠纪构造沉积演化特征第14-15页
   ·长7沉积相特征第15页
   ·构造特征第15页
   ·油藏基本特征第15-19页
第3章 烃源岩特征及对原油富集的影响第19-32页
   ·源岩展布特征第19-21页
   ·烃源岩基本特征第21-25页
     ·有机质丰度第21-24页
     ·有机质类型第24页
     ·有机质成熟度第24-25页
   ·烃源岩热演化史第25-27页
   ·烃源岩与原油富集的关系第27-32页
第4章 储层特征及物性对储层含油性的影响第32-62页
   ·储层展布第32-36页
     ·砂泥剖面连井分析第32-34页
     ·砂体平面展布特征第34-36页
   ·储层岩石学特征第36-40页
     ·碎屑物组分特征第36-37页
     ·填隙物成分及特征第37-38页
     ·碎屑颗粒结构第38-40页
   ·储层物性特征及平面分布第40-44页
     ·物性特征第40-41页
     ·储层物性平面分布第41-44页
   ·储层微观孔喉结构特征第44-53页
     ·孔隙、喉道类型第44-46页
     ·孔喉结构特征第46-53页
   ·成岩作用第53-55页
   ·储层演化与原油富集关系第55-57页
     ·储层演化第55-56页
     ·储层演化与原油富集关系第56-57页
   ·储层物性对原油富集的影响分析第57-62页
     ·致密储层含油性特征第57-58页
     ·物性对含油性的影响第58-62页
第5章 原油运聚特征第62-69页
   ·输导体系第62-63页
     ·连通孔隙型砂岩输导体第62页
     ·局部发育的裂缝输导体第62-63页
   ·成藏动力第63-66页
     ·运移阻力第63-65页
     ·成藏动力第65-66页
   ·运移方式第66-69页
     ·垂向运移第66-67页
     ·侧向运移第67-69页
第6章 成藏主控因素第69-75页
   ·源岩分布及厚度控制石油富集范围第69-70页
   ·砂体展布及优质储层控制石油富集区域及富集程度第70-71页
   ·裂缝是良好的运移通道并改善储层的含油性第71-73页
   ·源储接触关系决定储层中原油能否聚集第73页
   ·成藏模式第73-75页
结论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莺歌海盆地东方气田含CO2气藏测井评价方法研究
下一篇:苏里格气田59区盒8段地震储层预测及烃类检测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