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鸢尾属植物研究进展 | 第9-12页 |
·分类学研究 | 第9-10页 |
·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10-11页 |
·繁殖生物学及育种研究 | 第11-12页 |
·植物胚胎学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植物胚胎学早期发展概况 | 第13页 |
·植物胚胎学的演变-植物生殖生物学 | 第13页 |
·我国植物生殖生物学研究现状及展望 | 第13-14页 |
·溪荪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2 溪荪开花生物学及繁育系统特征 | 第16-22页 |
·实验材料 | 第16页 |
·实验方法 | 第16-17页 |
·花部特征和开花动态观察 | 第16页 |
·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的测定 | 第16-17页 |
·杂交指数(Out-Crossing Index,OCI)的估算 | 第17页 |
·花粉/胚珠比(Pollen-ovule ratio,P/O) | 第1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7-21页 |
·花部特征和开花动态 | 第17-20页 |
·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 | 第20-21页 |
·杂交指数(OCI) | 第21页 |
·花粉/胚珠比(P/O) | 第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3 溪荪传粉生物学 | 第22-27页 |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实验方法 | 第22-23页 |
·自花授粉 | 第22页 |
·异花授粉 | 第22页 |
·套袋不处理 | 第22页 |
·去雄套袋 | 第22-23页 |
·去雄套网袋 | 第23页 |
·去柱头自然授粉 | 第23页 |
·自然授粉 | 第23页 |
·访花昆虫及其行为 | 第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6页 |
·套袋试验 | 第23-24页 |
·访花与传粉昆虫 | 第24-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4 溪荪胚胎学 | 第27-43页 |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取材 | 第27页 |
·染色 | 第27-28页 |
·制片 | 第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42页 |
·花芽分化 | 第28-29页 |
·花药壁发育、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 | 第29-34页 |
·雌蕊结构、大孢子发生及雌配子体发育 | 第34-39页 |
·受精作用及胚和胚乳发育 | 第39-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43-46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讨论 | 第44-46页 |
·溪荪繁育系统 | 第44页 |
·溪荪传粉系统 | 第44-45页 |
·溪荪生殖补偿机制 | 第45页 |
·溪荪雌雄异熟现象 | 第45页 |
·溪荪与其他鸢尾胚胎学特征的比较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