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2页 |
·金纳米簇(gold nanoclusters,Au-NCs) | 第8-11页 |
·Au-NCs的性质 | 第8-9页 |
·Au-NCs的表征 | 第9-11页 |
·金纳米簇(Au-NCs)的合成 | 第11-16页 |
·有机膦为保护剂合成 | 第12页 |
·硫醇化物为保护剂或蚀刻剂合成 | 第12-14页 |
·大分子化合物为模板合成 | 第14-16页 |
·金纳米簇(Au-NCs)的应用 | 第16-21页 |
·检测离子(铜、汞、氰根离子等) | 第17-18页 |
·检测蛋白质 | 第18-20页 |
·细胞荧光成像 | 第20-21页 |
·本论文的工作和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Au_(13)(SG)_8@β-CD NCs的合成与表征 | 第22-30页 |
·引言 | 第22-23页 |
·实验部分 | 第23-24页 |
·化学试剂 | 第23页 |
·实验仪器 | 第23页 |
·Au_(13)(SG)_8@β-CD NCs的合成 | 第23-2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4-29页 |
·Au_(13)(SG)_8@β-CD NCs的紫外/荧光光谱表征 | 第24-26页 |
·Au_(13)(SG)_8@β-CD NCs的XPS和质谱表征 | 第26-28页 |
·Au_(13)(SG)_8@β-CD NCs的SEM和红外表征 | 第28-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Au_(13)荧光传感器检测水中银离子 | 第30-38页 |
·引言 | 第30-31页 |
·实验部分 | 第31页 |
·化学试剂 | 第31页 |
·实验仪器 | 第31页 |
·Au_(13)的合成 | 第3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1-37页 |
·Au_(13)荧光传感器的应用研究 | 第31-33页 |
·银离子检测的条件优化 | 第33-36页 |
·考察响应时间 | 第33页 |
·考察缓冲液pH值 | 第33-34页 |
·考察Au_(13)浓度 | 第34-35页 |
·考察Au_(13)荧光传感器的选择性 | 第35-36页 |
·工作曲线 | 第36页 |
·实际样中银离子的测定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荧光AuNCs@PEI的合成、表征及性质 | 第38-53页 |
·引言 | 第38-39页 |
·实验部分 | 第39-40页 |
·化学试剂 | 第39页 |
·实验仪器 | 第39-40页 |
·AuNCs@PEI的合成 | 第4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0-52页 |
·AuNCs@PEI的合成优化 | 第40-46页 |
·优化GSH/[AuCl_4]~-摩尔比 | 第40-42页 |
·优化PEI的使用量 | 第42-43页 |
·优化PEI的相对分子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 | 第43-46页 |
·AuNCs@PEI的表征 | 第46-49页 |
·AuNCs@PEI的性质 | 第49-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AuNCs@PEI传感器检测水中氰根离子 | 第53-59页 |
·引言 | 第53页 |
·实验部分 | 第53-54页 |
·化学试剂 | 第53-54页 |
·实验仪器 | 第54页 |
·AuNCs@PEI的合成 | 第5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4-58页 |
·考察响应时间 | 第54-55页 |
·考察缓冲液pH值 | 第55-56页 |
·考察AuNCs@PEI的浓度 | 第56-57页 |
·考察AuNCs@PEI荧光传感器的选择性 | 第57页 |
·工作曲线 | 第57-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个人简历 | 第73页 |
在读期间已发表和录用的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