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NSYS分析的钢框架半刚性连接节点受力性能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课题背景 | 第11页 |
·半刚性节点的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半刚性节点的试验研究 | 第12-13页 |
·半刚性节点的理论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阅读文献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 第15-16页 |
·国内外对连接的分类 | 第16-19页 |
第2章 半刚性连接的理论及研究方法 | 第19-33页 |
·半刚性连接类型 | 第19-21页 |
·单角钢腹板连接 | 第19-20页 |
·腹板双角钢连接 | 第20页 |
·矮端板连接(内缩端板连接) | 第20页 |
·顶底角钢连接 | 第20页 |
·端板连接 | 第20页 |
·短 T 型钢连接 | 第20-21页 |
·双腹板顶底角钢连接 | 第21页 |
·半刚性连接 M—θr曲线的特性 | 第21-22页 |
·半刚性连接的 M—θr曲线数学模型 | 第22-29页 |
·线性模型 | 第22-23页 |
·多项式模型 | 第23-24页 |
·B 样条模型 | 第24-25页 |
·幂函数模型 | 第25-27页 |
·指数型函数模型 | 第27-29页 |
·半刚性连接的研究方法 | 第29-31页 |
·试验测定法 | 第29页 |
·曲线数值拟合法 | 第29-30页 |
·塑性分析方法 | 第30页 |
·解析法 | 第30-31页 |
·有限单元法 | 第31页 |
·小结 | 第31-33页 |
第3章 钢框架半刚性端板连接节点的理论分析 | 第33-49页 |
·引言 | 第33页 |
·半刚性节点的转动刚度 | 第33-35页 |
·半刚性连接节点的初始连接刚度 | 第33-34页 |
·外伸端板连接的初始连接刚度 | 第34-35页 |
·半刚性连接对结构内力的影响 | 第35-37页 |
·半刚性连接对结构弹性分析的影响 | 第37-40页 |
·高强螺栓外伸端板连接的理论分析 | 第40-43页 |
·对端板连接的刚性分析 | 第40-41页 |
·对端板连接的弹塑性分析 | 第41-42页 |
·端板连接塑性分析 | 第42-43页 |
·外伸端板节点的焊缝计算、抗剪承载力及构造要求 | 第43-49页 |
·外伸端板的梁端焊缝计算 | 第43页 |
·高强螺栓的构造要求 | 第43-46页 |
·连接节点抗剪承载力 | 第46-49页 |
第4章 ANSYS 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 第49-57页 |
·概论 | 第49页 |
·ansys 分析时的注意事项 | 第49-50页 |
·材料本构关系的确定 | 第49-50页 |
·选择单元 | 第50页 |
·结算结果的收敛性 | 第50页 |
·连接节点的几何非线性 | 第50-52页 |
·材料非线性 | 第52-53页 |
·Ansys 分析结果与试验对比 | 第53-56页 |
·试验概况 | 第53-54页 |
·试验加载方式 | 第54-55页 |
·有限元模型 | 第55页 |
·结果对比 | 第55-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外伸端板半刚性连接节点的有限元分析 | 第57-69页 |
·概论 | 第57页 |
·建立有限元模型 | 第57-69页 |
·试件尺寸 | 第57-58页 |
·几何模型 | 第58页 |
·Ansys 的前处理过程 | 第58-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1. 结论 | 第69-70页 |
2. 展望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作者简介 | 第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