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督温督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炎症指标的影响
|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英文缩略语 | 第10-11页 |
| 前言 | 第11-13页 |
| 上篇 文献研究 | 第13-24页 |
| 一、 强直性脊柱炎的定义、临床表现及诊断条件 | 第13-15页 |
| 1.定义 | 第13页 |
| 2.临床表现 | 第13-14页 |
| ·症状 | 第13页 |
| ·体征 | 第13-14页 |
| 3 辅助诊断 | 第14-15页 |
| ·影像学检查 | 第14页 |
| ·实验室检查 | 第14-15页 |
| 二、 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病机 | 第15-16页 |
| 1.遗传方面 | 第15页 |
| 2.免疫方面 | 第15页 |
| 3.感染方面 | 第15-16页 |
| 4.内分泌方面 | 第16页 |
| 三、 强直性脊柱炎的患病率及发病特点 | 第16页 |
| 四、 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及病因病机 | 第16-17页 |
| 1.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 | 第16页 |
| 2.强直性脊柱炎中医病因病机 | 第16-17页 |
| 五、 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 | 第17-22页 |
| 1 现代医学疗法 | 第17-18页 |
| 2 传统医学疗法 | 第18-21页 |
| ·中药治疗法 | 第18-19页 |
| ·针灸治疗法 | 第19-21页 |
| ·针刺疗法 | 第19-20页 |
| ·艾灸疗法 | 第20页 |
| ·其他疗法 | 第20-21页 |
| ·推拿疗法 | 第21页 |
| 3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第21-22页 |
| 4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机理 | 第22页 |
| ·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机理 | 第22页 |
| ·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机理 | 第22页 |
| 六、 总结与展望 | 第22-24页 |
| 中篇 临床研究 | 第24-33页 |
| 一、 研究内容和目的 | 第24页 |
| 二、 研究对象 | 第24-25页 |
| 1.研究对象的来源 | 第24页 |
| 2.诊断标准 | 第24-25页 |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24页 |
| ·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诊断标准 | 第24-25页 |
|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诊断标准 | 第25页 |
| 3.病例选择 | 第25页 |
| ·纳入病例标准 | 第25页 |
| ·病例排除标准 | 第25页 |
| ·病例终止及剔除标准 | 第25页 |
| ·脱落病例标准 | 第25页 |
| 三、 研究方法 | 第25-28页 |
| 1.一般资料 | 第25-27页 |
| 2.治疗方法 | 第27-28页 |
| ·治疗要求与方法 | 第27-28页 |
| ·治疗要求 | 第27页 |
| ·治疗方法 | 第27-28页 |
| ·观察指标 | 第28页 |
| ·安全性指标 | 第28页 |
| ·临床观察指标 | 第28页 |
| ·统计学处理 | 第28页 |
| 四、 观察结果 | 第28-33页 |
| 1.实验结果 | 第28-32页 |
| 2.一般安全性指标观测 | 第32-33页 |
| 下篇 讨论 | 第33-35页 |
| 一、 强直性脊柱炎的炎症指标 | 第33页 |
| 二、 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病机 | 第33-34页 |
| 三、 通督温督法 | 第34-35页 |
| 1.通督温督法内容 | 第34页 |
| 2.督脉对强直性脊柱炎的作用 | 第34页 |
| 3.治疗机制 | 第34-35页 |
| 结语 | 第35-36页 |
| 致谢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 附录 | 第4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