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对流降水的大气结构特征与回波演变机理
| 目录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 ·强对流降水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 ·强对流降水的国外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 ·强对流降水的国内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 ·强对流降水的主要监测预警手段 | 第15-19页 |
| ·雷达资料在强对流降水中的应用 | 第16-18页 |
| ·卫星资料在强对流降水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9-20页 |
| ·本文所用资料 | 第20-21页 |
| ·本文的工作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大气能量结构分析方法的应用 | 第23-38页 |
| ·常规潜势分析方法(T-LNP图) | 第23-25页 |
| ·单站垂直能量廓线分析方法 | 第25-28页 |
| ·大气风矢-位温(V-3(?))图分析方法 | 第28-31页 |
| ·θ位温的计算 | 第28-29页 |
| ·θse(θsed)假相当位温的计算 | 第29-30页 |
| ·θ~*的计算 | 第30页 |
| ·大气风矢-位温图(V-3θ图)的特点 | 第30-31页 |
| ·位温与温度的对比 | 第31-32页 |
| ·实例对比分析 | 第32-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 第三章 “1207”南京强对流天气综合分析 | 第38-55页 |
| ·天气过程概况 | 第38-40页 |
| ·雨情和灾情 | 第38-39页 |
| ·天气背景分析 | 第39-40页 |
| ·多普勒雷达回波分析 | 第40-45页 |
| ·PPI反射率因子分析 | 第40-42页 |
| ·PPI径向速度分析 | 第42-43页 |
| ·垂直剖面回波分析 | 第43-45页 |
| ·卫星云图分析 | 第45-46页 |
| ·物理量诊断 | 第46-49页 |
| ·动力条件 | 第46-47页 |
| ·水汽条件 | 第47-48页 |
| ·热力条件 | 第48-49页 |
| ·V-3θ图大气结构分析 | 第49-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 第四章 “1307"成都地区超特大暴雨综合分析 | 第55-69页 |
| ·天气过程概况 | 第55-57页 |
| ·雨情和灾情 | 第55-56页 |
| ·天气背景分析 | 第56-57页 |
| ·多普勒雷达回波分析 | 第57-61页 |
| ·PPI反射率因子分析 | 第57-58页 |
| ·PPI径向速度分析 | 第58-59页 |
| ·垂直剖面回波分析 | 第59-61页 |
| ·卫星云图分析 | 第61-62页 |
| ·物理量诊断 | 第62-64页 |
| ·动力条件 | 第62页 |
| ·水汽条件 | 第62-63页 |
| ·热力条件 | 第63-64页 |
| ·V-3θ图大气结构分析 | 第64-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2页 |
| ·全文总结 | 第69-70页 |
| ·创新点 | 第70-71页 |
|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作者简介及在学成果 | 第78页 |